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

龙台家和

首页 >> 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 >> 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武神主宰 民国之谍影风云 谍影凌云 一个人的抗日2 三国军神 永不解封的档案 猎天争锋 千山记 明末逐鹿天下 明末钢铁大亨 
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 龙台家和 - 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全文阅读 - 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txt下载 - 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9章 二圣临朝的明争暗斗与红妆时代的惊涛骇浪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上回书说道,武媚娘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踩着王皇后和萧淑妃的血泪登上了后位。然而,她的野心并未就此满足,而是愈发膨胀。

在朝堂之上,武媚娘以其果敢和睿智,巧妙地粉碎了李治与上官仪的废后计划。她的手段犹如雷霆万钧,让所有人都对她刮目相看。从此,她在男尊女卑的朝堂上站稳了脚跟,甚至开创出了“二圣临朝”的局面,与李治共同执掌天下大权。

在长安城的太极殿里,那道珠帘后的身影愈发显得威严而神秘。武媚娘的眼睛,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辰,熠熠生辉。她透过珠帘,冷冷地俯瞰着朝堂上的一切,心中暗自谋划着下一步的行动。

而坐在龙椅上的李治,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他就像一只被抽走了筋骨的风筝,在权力的狂风中摇摇欲坠。曾经的雄心壮志早已消失殆尽,如今的他,只能在武媚娘的光芒下黯然失色。

大唐的天空,此刻阴云密布,一场前所未有的暴风雨似乎正在酝酿之中。这场风暴将会给这个国家带来怎样的影响?武媚娘又将如何在这场风暴中继续她的统治之路呢?一切都还是个未知数,让人不禁为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捏一把汗。

一、珠帘后的算计:武皇后的朝堂\"扫雷\"行动

显庆五年(公元 660 年),李治突然感到一阵强烈的风疾发作,他的头晕目眩得几乎无法站立,连手中的奏折都拿不稳。他痛苦地扶着额头,无奈地对武媚娘说道:“皇后啊,朕这身子骨真是越来越不中用了,这朝堂之事,还得靠你多费心啊。”

武媚娘微微垂首,眼帘低垂,然而她的语气却难以掩饰其中的欣喜之情:“陛下尽管安心养病,臣妾定会尽心尽力辅佐陛下,处理好朝堂上的事务。”

这一接手,武媚娘便毫不犹豫地展开了她的“朝堂大扫除”行动。而她的首要目标,便是那位位高权重的老臣长孙无忌。这位三朝元老,不仅是关陇集团的领袖人物,更是当初在废后一事上让武媚娘受尽了苦头的人。

武媚娘深知要扳倒长孙无忌并非易事,于是她找来心腹许敬宗,压低声音对他说道:“许大人,本宫听闻长孙无忌暗中勾结朋党,似乎有不轨之心啊。”许敬宗心领神会,眼珠子一转,立刻回答道:“皇后娘娘放心,此事就交由微臣去办,臣定会尽快搜集到‘证据’,让那长孙无忌无从抵赖。”

没过多久,许敬宗就像变戏法一样,“查”出了长孙无忌谋反的“铁证”。李治看着那堆积如山的奏折,手都在不由自主地颤抖着,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舅舅怎么会谋反呢?这其中一定有什么误会!”

武媚娘见状,急忙跪地,泪流满面地说道:“陛下,您可要以江山社稷为重啊!若不处置长孙无忌,恐怕会引起天下大乱啊!”她的声音充满了悲怆和恳切,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李治紧咬着牙关,内心在痛苦地挣扎着。他知道武媚娘说得有道理,但长孙无忌毕竟是他的亲舅舅,是看着他长大的长辈,他实在不忍心对他下狠手。然而,在权衡利弊之后,李治最终还是做出了决定——将长孙无忌削职流放。

三个月后,长孙无忌被流放到了偏远的黔州。在那里,他过着孤独而凄凉的生活。一天,一群神秘的人突然闯入他的住所,逼迫他自缢身亡。长孙无忌临死前,仰望着天空,发出了一声长叹:“我为李家三代效力,兢兢业业,没想到最终却落得如此下场!”

清理完长孙无忌这个心头大患之后,武媚娘的目光又落在了褚遂良身上。此时的褚遂良已经被贬到了遥远的爱州(今越南清化),但武媚娘依然不肯放过他。她特意派人给褚遂良送去了一封“慰问信”,表面上是关心他在边陲的生活,实际上却是暗藏杀机。

褚遂良收到信后,打开一看,只见信中的文字如刀般锋利,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对他的威胁和警告。他读完信后,不禁老泪纵横,懊悔不已:“我早就知道会有今天,只可惜我当初不该阻拦立后啊!”

不久之后,这位耿直的老臣在忧惧和悔恨中离开了人世。

二、李治的无奈:被架在火上烤的皇帝

看着朝堂上的老臣们一个接一个地倒下,李治的心中犹如打翻了五味瓶一般,各种滋味涌上心头。这些老臣们都是他的长辈和亲信,他们为大唐的繁荣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和努力。然而,如今他们却在权力的斗争中纷纷落马,这让李治感到无比的痛心和无奈。

这天夜里,李治独自一人在御花园中散步,心中的烦闷让他难以入眠。他缓缓地走着,月光如水洒在他的身上,却无法驱散他心头的阴霾。走着走着,李治来到了一座亭子前,他停下脚步,对着天空中的明月喃喃自语道:“舅舅、遂良,朕对不起你们啊……”

就在李治沉浸在回忆和自责中时,突然,他听到身后传来了一阵轻微的脚步声。李治心中一惊,急忙转身看去,只见一个黑色的身影正缓缓地向他走来。待那身影走近,李治才看清,原来是武媚娘。

武媚娘身着一袭黑色的长裙,在月光的映照下,宛如鬼魅一般。她的步伐轻盈而优雅,每一步都仿佛踩在李治的心上。李治看着武媚娘,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有惊讶、有恐惧,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期待。

李治强作镇定,开口问道:“皇后,这么晚了,你怎么会来这里?”武媚娘微微一笑,轻声说道:“陛下又在思念旧臣了?”李治沉默了片刻,然后缓缓地点了点头。

武媚娘见状,轻笑一声,缓步上前,来到李治的身边。她伸出手,轻轻地抚摸着李治的脸庞,柔声说道:“陛下,臣妾知道你对那些老臣们心怀愧疚,但你可知道,这天下乃是陛下的天下,那些老臣们虽然有功,但他们也不能一直把持着朝政啊。”

李治听了武媚娘的话,心中虽然有些不悦,但他也明白武媚娘所说的不无道理。他叹了口气,说道:“皇后,这些年你是不是对老臣们太过严苛了?”

武媚娘微微一笑,说道:“陛下,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那些老臣们仗着自己的资历,处处掣肘陛下,若不将他们清理掉,陛下又如何能够开创盛世呢?”

李治听了武媚娘的话,心中不禁一震。他知道武媚娘说的是事实,但他还是有些难以接受这样的现实。他看着武媚娘,沉默了片刻,然后说道:“皇后,朕知道你是为了朕好,只是……”

武媚娘打断了李治的话,她伸手轻轻地捂住了李治的嘴,柔声说道:“陛下,不必多说,臣妾都明白。陛下只需安心养病,这江山,臣妾会帮你守好的。”说完,武媚娘缓缓地松开了手,转身离去,留下李治一个人在月光下,久久地伫立着。

李治凝视着武媚娘的眼睛,那里面透露出的光芒让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陌生。他不禁想起了曾经在感业寺中与她泪眼相对的情景,那时的她还是一个柔弱的女子,而如今却已变成了一个掌控朝堂的狠角色。

李治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反抗情绪,他不甘心就这样被武媚娘所掌控。然而,当他环顾四周时,却发现自己的亲信早已被武媚娘一一拔除,满朝文武要么是她的人,要么就是噤若寒蝉,根本不敢对她有丝毫的反抗。

面对如此困境,李治感到无比的无奈和绝望。他意识到自己已经无法与武媚娘抗衡,只能选择妥协和退让。于是,他开始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佛法上,希望能够在青灯古卷中寻找到一丝心灵的慰藉。

为了表达对佛法的虔诚,李治下令修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大慈恩寺。这座寺庙不仅是他修行的场所,也是他逃避现实的避风港。在寺庙的静谧氛围中,李治可以暂时忘却朝堂上的纷争和压力,沉浸在佛法的智慧和慈悲之中。

三、太子之争:李家子嗣的血色修罗场

朝堂之上,大臣们各抒己见,争论得面红耳赤,好不热闹。而在后宫之中,同样也是风起云涌,暗潮涌动。

武媚娘自从入宫以来,备受李治的宠爱,接连为他生下了六个子女。然而,在这看似平静的后宫生活背后,却隐藏着无尽的权谋和争斗。

在皇位继承的问题上,武媚娘更是如履薄冰,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谨慎。她深知,在这个充满权力斗争的宫廷中,稍有不慎便可能满盘皆输。

长子李弘,生性仁厚善良,深得李治的喜爱。在他被立为太子之后,更是时常劝谏父母,以宽仁治国。他认为,刑罚过重会让百姓心生恐惧,失去民心,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然而,当这番话传到武媚娘的耳中时,她的眉头瞬间紧紧皱起,仿佛能夹死一只苍蝇。她觉得李弘过于天真,不懂得政治的残酷和复杂。

于是,武媚娘决定将李弘叫来,好好教导他一番。她语重心长地对李弘说:“弘儿啊,你心地善良固然是好,但治国并非仅仅依靠仁慈就能行得通的。有些事情,远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李弘却并不认同母亲的观点,他坚持己见道:“母亲,当年王皇后和萧淑妃的事情,不就是因为刑罚过重,才导致民怨沸腾吗?”

话还没说完,武媚娘的脸色突然变得阴沉至极,她怒喝道:“住口!这些事情不是你该问的!”

咸亨二年(公元 675 年),一个震惊朝野的消息传来——太子李弘突然暴毙于合璧宫。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所有人都猝不及防。

民间开始流传各种谣言,有人说李弘是被武媚娘下毒害死的,因为她担心儿子登基后会影响自己掌权。这些传言像野火一样迅速蔓延,虽然没有确凿的证据,但人们对这种宫廷秘事总是充满了好奇和猜测。

李治得知儿子的死讯后,悲痛欲绝。他抱着李弘的尸体,痛哭流涕,口中喃喃自语:“弘儿,是父皇害了你啊!”他的哀伤让人动容,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为这位年轻的太子默哀。

而武媚娘则跪在一旁,泪水像决堤的洪水一样涌出,打湿了她的衣襟。然而,没有人能看清她眼中的真实情感,是悲伤还是喜悦,亦或是其他更为复杂的情绪。

李弘的死,让宫廷的局势变得扑朔迷离。不久之后,李治决定立次子李贤为太子。这位“章怀太子”以其聪明才智和卓越的学识闻名于世,他主持编纂的《后汉书注》更是备受赞誉。在朝堂上,李贤也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威望,深得大臣们的认可。

然而,武媚娘对这个儿子却始终心存疑虑。她觉得李贤太过锋芒毕露,担心他将来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于是,她暗中派人散布谣言,声称李贤并非皇后亲生,而是她的姐姐韩国夫人所生。

这个谣言如同一把利剑,直刺李贤的心脏。他听到这个传言后,心中又惊又怒。他无法相信这样的谣言会出自自己的母亲之口,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伤害。

在痛苦和愤怒的驱使下,李贤写下了一首《黄台瓜辞》:“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宫廷权力斗争的无奈和对亲情的失望,同时也暗示了他对武媚娘的不满和警告。

武媚娘看到诗后,冷笑一声:\"好个'再摘使瓜稀',看来这孩子是等不及了。\"她授意酷吏明崇俨诬告李贤谋反,李贤被废为庶人,流放巴州。临行前,李贤对着皇宫方向叩首:\"母后,孩儿究竟做错了什么?\"三年后,李贤被逼自尽,年仅二十九岁。

四、薛仁贵西征:铁血将军的传奇与遗憾

就在后宫与朝堂暗流涌动之际,大唐边境却突然燃起了熊熊战火。吐蕃这个野心勃勃的邻邦,竟然公然进犯大唐的西域地区,这无疑是对大唐国威的严重挑衅。

此时的唐高宗李治,虽然身体状况不佳,但他深知边境局势的严峻性。他强撑着病体,召集众将,面色凝重地说道:“吐蕃欺人太甚,竟敢侵犯我大唐疆土,哪位爱卿愿为朕分忧,前往西域抗击吐蕃?”

话音未落,只见老将薛仁贵挺身而出。他虽然年事已高,满头白发在盔甲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但他的眼神依然锐利,透露出一股坚毅和果敢。薛仁贵抱拳施礼,高声说道:“陛下,末将虽已年迈,但尚能弯弓杀敌!愿率大军西征,必不辱使命!”

李治见薛仁贵如此英勇,心中稍感宽慰,当即任命他为西征大元帅,统领十万大军,出征西域。

咸亨元年(公元 670 年),薛仁贵率领着浩浩荡荡的大军,踏上了西征之路。一路上,他军纪严明,士气高昂,士兵们都对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充满信心。

然而,当大军行至大非川时,却遭遇了一场意想不到的危机。副将郭待封不听从薛仁贵的指挥,擅自行动,结果导致唐军的粮草被吐蕃军队劫走。这一变故让薛仁贵陷入了极为被动的局面,他仰天长叹:“待封误我啊!”

面对吐蕃四十万大军的围攻,唐军陷入了绝境。但薛仁贵并没有丝毫退缩,他单枪匹马冲入敌阵,手中的一杆方天画戟舞得虎虎生风,所到之处,吐蕃士兵纷纷倒地。吐蕃士兵见状,惊恐地高呼:“唐将有神力!”

然而,尽管薛仁贵勇猛无比,但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他最终还是寡不敌众,惨遭失败。这场惨败让唐军损失惨重,士气低落。

薛仁贵作为军队的统帅,自然要承担起失败的责任。他被朝廷革职为民,解甲归田。在离开军营的那一天,薛仁贵默默地抚摸着那件陪伴他多年的战甲,心中感慨万千。这件战甲见证了他无数次的战斗,上面的每一道伤痕都记录着他的荣耀与艰辛。

薛仁贵不禁老泪纵横,他悲叹道:“薛仁贵一生征战,从未如此惨败过啊!我有何颜面去面对陛下呢?”他感到无比的愧疚和自责,觉得自己辜负了皇帝的信任和期望。

就这样,薛仁贵回到了家乡,过上了平淡的生活。然而,他的心中始终难以释怀那场惨败,常常夜不能寐。

时光荏苒,转眼间三年过去了。就在人们渐渐淡忘薛仁贵的时候,高句丽却突然再次叛乱。这一次,高句丽的叛军来势汹汹,唐朝边境陷入了巨大的危机。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李治皇帝想起了曾经的名将薛仁贵。他深知薛仁贵的军事才能和战斗经验,于是决定重新启用这位老将。

李治亲自召见了薛仁贵,诚恳地对他说:“老将军,如今高句丽再次叛乱,朕实在是无人可用啊!还得靠您出马,才能平定这场叛乱啊!”

薛仁贵听后,二话不说,立刻披上那件尘封已久的战甲,毫不犹豫地奔赴前线。尽管此时的他已经年逾花甲,但他的斗志依然昂扬,决心用自己的最后一丝力量为国家效力。

在战场上,薛仁贵展现出了他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无畏的勇气。他率领唐军与高句丽叛军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厮杀,最终成功地平定了叛乱,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

五、嵩山封禅:武皇后的权力宣言

调露元年(公元 679 年),李治的风疾已经严重到连说话都很困难的程度。然而,武媚娘却抓住了这个机会,向李治提议道:“陛下,自大唐开国以来,尚未举行过封禅大典。如今四海升平,正是去嵩山祭天、彰显我朝威仪的好时机啊。”李治听后,微微点头表示同意。

然而,李治并不知道,武媚娘真正在意的并不是祭天本身,而是这场大典背后所蕴含的巨大政治意义。

封禅大典的日子终于来临,按照旧例,应该由皇帝进行初献,公卿们则负责亚献。可是,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武媚娘却突然站出来,说道:“陛下龙体欠安,臣妾愿代行亚献之礼。”

她的这番话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满朝文武都为之哗然。御史大夫更是毫不犹豫地跳出来,强烈反对道:“自古以来,从未有女子参与封禅之礼,这成何体统!”

面对御史大夫的指责,武媚娘毫不示弱,她紧紧地盯着他,眼神冷得像冰一样,让人不寒而栗。只听她缓缓说道:“御史大人是觉得臣妾不配,还是觉得陛下的决定有误呢?”

这句话如同一把利剑,直刺御史大夫的要害。他顿时哑口无言,不知如何应对。

最终,在万众瞩目之下,武媚娘身着一袭华丽的礼服,如同仙子下凡一般,缓缓地登上了祭坛。她手中紧握着一支洁白的玉笏,每一步都显得那么轻盈而又庄重。

当她走到祭坛中央,将祭品恭敬地献上时,整个嵩山都仿佛被她的气势所震撼,回荡着她那坚定而有力的声音。这声音穿透了云层,传遍了每一个角落,让所有人都能清晰地听到。

这一刻,在场的人们都深刻地意识到,这个站在皇帝身边的女人,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皇后”这个头衔了。她的野心和欲望,就像那燃烧的火焰一般,熊熊燃烧,无法扑灭。

而李治,则坐在轮椅上,远远地望着妻子的背影。他的眼神中,既有对武媚娘的欣慰,因为她如此出色地完成了封禅大典;但同时,也流露出一丝难以言喻的恐惧。他不知道,这个曾经深爱他的女人,如今的野心究竟有多大,她是否还会像以前那样,全心全意地爱着他呢?

夕阳渐渐西沉,封禅大典终于圆满结束。武媚娘站在祭坛上,俯瞰着山下那密密麻麻的人群,嘴角微微上扬,勾勒出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这微笑中,既有对自己成功的自信,也有对未来的期许。

一个属于她的时代,正在这场盛大的仪式中悄然拉开帷幕。然而,病入膏肓的李治,又能在那龙椅上坐多久呢?李家的江山,是否真的会如众人所猜测的那样,改姓武呢?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明1937 僵尸男友 血宋 绝情帝少的头号新宠 重生九零我绑定了搞钱系统  我女友是外星人 从良医到良相 刚遇退婚,就被偷听了心声 电竞路人王又又又成盒 雁鸣长空 重生之傻妻狠狠宠 朕,君临天下! 贵女多娇 凤凰羽 首席,深情如初 桃运狂医 金牌嫡女,逃嫁太子妃 穿越之极限奇兵 鬼帝守护三世的小娇妻又逃跑了 
经典收藏北宋穿越指南 穿越三国之魏主曹昂 隆万盛世 战地军医 都被包围了,皇兄们才记起来我 犁汉 地表最强佣兵 国术宗师在红楼的彪悍人生 三国之醉卧美人膝 特战雇佣兵 北宋大丈夫 红楼:绝世悍将 三国:鼓动曹操去抢宫殿 我带着空间戒指:穿越到1939 亮剑之烽火悍匪 无情江湖路 重生三国魏延,睁眼就被刘备坑死 水浒之柴进为王 官路旖旎 世子无双 
最近更新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 大周第一婿 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 冰临谷 朕乃天命大反派,开局怒斩重生女帝 大乾风云起苍穹 穿成农家子,妻妾越多,发家越快 穿越大雍:从瞎子到千古一帝 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 大唐:我有一个武器库 浴血山河 万界大暴君:开局召唤厂公雨化田 开局流放:从罪囚营杀到天下之主 水浒,高启强魂穿晁盖 说好的神医,怎么又成诗仙了? 三国:我辅佐刘备再兴炎汉 水浒之往事随风 铁骑红颜:大秦霸业 巨宋 
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 龙台家和 - 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txt下载 - 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最新章节 - 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