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那些事儿

钟离烟雨

首页 >> 二战那些事儿 >> 二战那些事儿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天唐锦绣 民国之谍影风云 带着农场混异界 霸天武魂 谍影凌云 大明:我,朱棣第四子 重生之铁血战将 从我是特种兵开始一键回收 封侯 明末1625 
二战那些事儿 钟离烟雨 - 二战那些事儿全文阅读 - 二战那些事儿txt下载 - 二战那些事儿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89章 世界的再分配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上一回咱们说到,在雅尔塔会议上,罗斯福和斯大林,在丘吉尔几乎被排除在外的情况下,就苏联出兵对日作战的条件,达成了一份秘密协议。罗斯福用中国的主权和领土,换取了斯大林在德国战败后三个月内出兵的承诺,以期能减少美军在进攻日本本土时可能付出的惨重伤亡。这场交易,冷酷而高效,深刻地揭示了雅尔塔会议的另一面:在冠冕堂皇的原则之下,涌动着赤裸裸的现实主义和地缘政治算计。

当远东的“金羊毛”被悄然收入囊中之后,三巨头的目光,重新聚焦到了欧洲。那个让他们齐聚一堂的共同敌人——纳粹德国,已经奄奄一息,它的命运,正摆在这张圆桌上,任由胜利者们裁决。同时,为了避免悲剧重演,一个全新的世界组织——联合国,其诞生的阵痛,也在这间宫殿里,达到了高潮。

战后的世界,应该是一副怎样的图景?权力,又该如何被分配和制衡?三位巨人的心中,各自都有一本厚厚的账本和一张精密的蓝图。

当话题转向如何处置战败的德国时,会议室里的气氛,短暂地出现了一种罕见的、几乎可以说是和谐的统一。

斯大林首先发言,他的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力。他明确提出:德国,必须被“肢解”,必须被彻底剥夺其再次发动世界战争的工业和军事能力。这一次,必须一劳永逸。

莫洛托夫随即提议,在即将拟定的德国无条件投降条款中,明确加入“德国将被彻底肢解”的字样。

丘吉尔,这位一生都在与德国的威胁作斗争的英国首相,最初对“肢解”这个词的激烈程度,表现出了一丝犹豫,他担心英国的公众,可能难以接受如此严厉的措施。但这种犹豫,只持续了片刻。他很快便明确表态,他“欣然接受”这一提议。

罗斯福,同样表示了支持。对于这三位亲身经历了两次由德国发动的世界大战的领导人来说,永久地消除德国的战争威胁,是他们共同的、最基本的目标。

于是,一个看似惊人的共识,迅速达成了:德国,将被彻底解除武装,其领土将被分区占领,并可以考虑,将其分裂为数个独立的国家。为了研究“肢解”的具体可能性和形式,三方同意,成立一个专门的委员会。

然而,当讨论进入到具体执行层面时,这种表面的和谐,立刻就烟消云散了。

第一个争议点,是关于法国的。

丘吉尔,以他那贯有的、深谋远虑的战略眼光,强烈提议,必须为法国,设立一个独立的占领区。他的理由非常现实:他深知,一旦战争结束,数百万美军,迟早会撤离欧洲,返回家乡。到那时,如果欧洲大陆上,没有一个强大的法国作为制衡,孤悬海外的英国,将不得不独自面对一个实力空前强大、意识形态截然不同的苏联。这让他感到夜不能寐。

斯大林对此,报以毫不掩饰的、尖刻的讥讽。他反问道:“法国?他们凭什么?他们打开了国门,让德国人长驱直入,他们投降得比任何一个国家都快!”他担心,如果给了法国一个占领区,会引发灾难性的连锁反应。“那加拿大是不是也该要求一个?巴西呢?还有波兰,他们打得可比法国英勇多了!”

丘吉尔毫不退让,他据理力争,反复强调一个强大的、复兴的法国,对于维持战后西欧的力量平衡,是至关重要的。他将法国,称为“欧洲稳定的第四根柱子”。

在这两位欧洲老牌政治家的争吵中,罗斯福,则像一个事不关己的仲裁者,一直沉默地观望着,没有明确表态。他对戴高乐将军那种高傲而独立的行事风格,一向感到不满和厌烦。于是,法国的问题,被暂时搁置了。

而第二个,也是引爆了整场会议最大冲突的议题,是战争赔偿。

斯大林,再次扮演了那个冷酷的、毫不妥协的债权人角色。他拿出一份清单,明确提出,德国必须向同盟国,支付总额高达200亿美元的战争赔偿。其中,一半,也就是100亿美元,必须归苏联,以弥补他们在战争中遭受的、那无法估量的巨大物质损失。

这个具体的数字,像一颗炸弹,在会议室里炸响。

丘吉尔的脸色,立刻变得凝重起来。他刚刚收到伦敦战时内阁发来的紧急电报,电报明确指示他,坚决反对在现阶段,就设定一个具体的赔偿数字。英国人,对一战后那场灾难性的赔偿问题,记忆犹新。他们深知,一个被过度压榨、经济崩溃的德国,只会成为滋生下一次战争的温床。丘吉尔,以一种务实的、会计师般的口吻,反复质疑德国的“支付能力”。

罗斯福,则试图用他那惯有的、圆滑的技巧,来化解僵局。他主张,应该用“实物赔偿”的概念,来替代金钱的概念。也就是说,德国应该通过拆除工厂设备、提供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的方式,来进行赔偿。这样,既能满足苏联的需求,又能避免在美国公众中,引起“我们又在为欧洲的烂账买单”的反感。

然而,这一次,斯大林的耐心,似乎耗尽了。

他的情绪,突然爆发了。那个一直以来,沉稳、冷静、不动声色的克里姆林宫主人,第一次在会议上,表现出了真实而强烈的愤怒。他重重地,将烟斗磕在烟灰缸上,用几乎是咆哮的语调,重提苏联在战争中付出的、那两千多万人的巨大牺牲。

他质问丘吉尔:“难道,在承受了如此巨大的破坏之后,苏联应该一分钱的赔偿都拿不到吗?”

他转向罗斯福,用一种极具讽刺的口吻说道:“如果你们不同意我们搬走德国的工厂,那还不如直接告诉我们,让苏联人民知道,他们什么也得不到!”

会议室里的气氛,降到了冰点。一场严重的、可能导致整个会议破裂的危机,已然降临。

最终,在剑拔弩张的对峙之后,三方,都各自后退了一步,达成了一项典型的、充满了外交智慧的妥协:

原则上,承认德国必须进行赔偿。

在莫斯科,成立一个“盟国赔偿委员会”,来专门讨论赔偿的具体数额和方式。

而那个引发了巨大争议的“200亿美元”的数字,将不再被视为一个必须接受的定额,而仅仅是作为赔偿委员会,“进行讨论的参考材料和基础”。

这个巧妙的措辞,给了所有人一个台阶下。斯大林,保住了面子,他可以将此解释为,西方已经原则上同意了他的要求;而丘吉尔和罗斯福,则成功地避免了被一个具体的、他们认为不切实际的数字所捆绑。

德国的命运,看似已经被决定。然而,无论是“肢解”还是“赔偿”,这些看似解决了的问题,实则各方都藏着自己的后手。一场围绕着德国的、长达数十年的冷战,其伏笔,已经在这间宫殿里,被悄然埋下。

在处理完德国这个“敌人”之后,三巨头的议程,转向了一个更具理想主义色彩,却同样充满了权力斗争的议题——联合国的创建。

罗斯福,是这个议题最热情的推动者。他将联合国的创建,视为自己毕生的政治遗产,是他能留给这个饱受创伤的世界的、最后一份礼物。他用一种近乎传教士般的、充满激情的语调,开启了讨论,强调建立一个有效的国际和平机制,是何等的重要。他引用了自己常说的一句话,他希望,他们的努力,能为“人类,至少换来五十年的和平”。

美国国务卿斯特蒂纽斯,随后介绍了美国在敦巴顿橡树园会议上,就已经提出的、关于联合国安理会投票机制的方案。方案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两点:第一,安理会的任何实质性决议,都必须得到所有常任理事国(即美、英、苏、中、法五大国)的一致同意,也就是所谓的“大国一致原则”,即“一票否决权”;

第二,当安理会讨论某个争端时,作为争端当事国的常任理事国,在投票中,应该回避。

美国的逻辑很清晰:吸取“国际联盟”失败的教训,只有确保所有大国的团结和合作,联合国才能真正发挥作用,避免成为一个空谈馆。

丘吉尔,立刻对美国的方案,表示了毫无保留的支持。他说道:“我们大国,虽然拥有否决权,但也应该倾听小国的声音。”他强调,像中国、埃及这样的大国,在涉及到自身利益的争端时,应该可以发言,但没有强制性的投票权。

英美两国,在这一问题上,迅速站到了一起。这立刻在会议桌的另一端,引起了苏联方面,强烈的警觉。

斯大林,再次展现了他那冷峻而缜密的、如外科手术刀般精准的逻辑。他没有进行任何情绪化的表达,而是提出了一系列直击要害的问题。

他首先质疑道:“让小国发表意见,当然可以。但如果他们的意见,并不能影响最终的结果,他们会感到满意吗?这难道不是一种虚伪的民主吗?”

接着,他用一种极具穿透力的眼神,看着罗斯福和丘吉尔,反问道:“谁想称霸世界?”他不动声色地暗示,英美两国,正试图用“道义”和“民主”的华丽外衣,来包装他们自己的国家利益,并试图在未来的联合国里,形成一个可以投票压倒苏联的西方阵营。

然后,他打出了历史牌。他冷冷地,提起了1939年,在国际联盟,英法两国,是如何煽动其它国家,在苏芬战争后,对苏联进行制裁,并最终将苏联开除出“国联”的往事。他斩钉截铁地表示,那种被其它国家,用投票的方式联合起来对付的局面,绝不能在新的联合国里重演。

“我们不怕讨论,”斯大林总结道,“我们怕的,是被操控的投票结果。”

斯大林的核心立场非常明确:苏联,必须拥有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一票否决权。即便是苏联自己,成为了某个争端的当事国,它也必须拥有否决任何对自己不利的决议的权力。

这与罗斯福的理想,发生了直接的冲突。一场关于联合国未来命运的危机,再次降临。

最终,还是罗斯福,找到了打破僵局的办法。他进行了一次巧妙的调解和妥协,提出:大国拥有一票否决权,但在安理会以“和平方法”解决争端的程序性问题投票中,作为当事国,必须回避。

斯大林,在经过深思熟虑后,接受了这个方案。作为交换,或者说,作为对他做出让步的“补偿”,英美两国,同意了斯大林提出的另一个要求:允许苏联的两个加盟共和国——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以独立国家的身份,加入联合国大会,各自拥有一票。

至此,关于联合国投票机制的、最核心的争议,终于得以解决。现实主义,最终压倒了纯粹的理想主义。三巨头联合宣布,将于1945年4月,在美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成立大会,以最终确立《联合国宪章》。

一个全新的世界组织,在雅尔塔的阵痛中,即将诞生。

在会议的议程中,还穿插着一个看似次要,却同样充满了戏剧性张力的议题——法国的地位问题。

丘吉尔,是法国最坚定的支持者。他像一个固执的律师,不厌其烦地,向罗斯福和斯大林,反复陈述着自己的理由。他强调,法国,虽然在战争初期,遭遇了可耻的失败,但它具备历史和地理上的双重正当性,是欧洲不可或缺的一环。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法国,来参与战后对德国的管理,整个欧洲的西部,将会出现一个巨大的权力真空,这是极其危险的。

斯大林,则对此,报以持续的、毫不留情的嘲讽。他不止一次地,在会议上,用他那特有的、冷冰冰的幽默感,来挖苦法国的军事表现。“他们投降得比任何国家都快,”他说道,“抵抗运动,虽然勇敢,但终归是边缘角色。”他一再表示,让法国参与对德管制,是“毫无道理”的。

而罗斯福,则一直对此,表现出一种冷淡、甚至可以说是厌烦的态度。他对法国领导人戴高乐将军,那种高傲、顽固、不愿合作的行事风格,充满了个人化的反感。他支持给予法国一个占领区,但坚决排斥让法国参与到三巨头的核心决策圈中来。

然而,就在丘吉尔几乎要绝望的时候,罗斯福的态度,却突然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戏剧性的转变。

这个转变,并非源于任何理想主义的考量,而是出于一个极其精明、也极其现实的政治算计。罗斯福突然意识到,与其将戴高乐排斥在外,让他成为一个不受控制的、在自己占领区内阳奉阴违的“麻烦制造者”,还不如将他请进这个“大国俱乐部”里来,用俱乐部的规则,来约束他的行为。

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让他进来,反而更好管理。”

这个转折点,来得如此之快,以至于丘吉尔都感到有些惊讶。三巨头,迅速就此达成了一致。他们决定,立刻给戴高乐将军,发去一封电报,正式邀请法国,加入盟国对德管制委员会。

电报发出,尘埃落定。这意味着:

法国,将拥有自己的德国占领区。

法国,将成为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拥有“一票否决权”。

法国,将以创始国的身份,参与旧金山会议。

那个在1940年蒙受了奇耻大辱的国家,在雅尔塔,在它甚至没有被邀请出席的情况下,戏剧性地,重新恢复了其世界“第四大国”(在中国之外)的地位。当然,这也体现了“三巨头核心”,对世界事务的、绝对的权力垄断。那第五把椅子,是他们商量之后,决定“赐予”的。

雅尔塔的帷幕,即将落下。三位巨人,用短短八天的时间,重新绘制了世界的版图。他们之间的妥协与斗争,许下的承诺与隐藏的算计,将像一颗颗被埋下的种子,在战后的岁月里,生根发芽,并最终长成一棵我们今天依然身处其中的、名为“冷战”的参天大树。

雅尔塔会议到现在可以说已经讲得差不多了,那雅尔塔会议在战后创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格局?对于今天的我们的生活又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咱们下一回对这次会议做一个详细的总结!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明1937 血宋 炮灰女配也要被病娇男主强制爱 不要啊棺人 非主流清穿 道藏辑要 从良医到良相 雪淞散文随笔集 重生九零我绑定了搞钱系统 贴身老师 在炮灰游戏里极限逃生 重生之傻妻狠狠宠 修行在完美世界 雁鸣长空 忠犬神探 间者 爱劫难桃,总裁独家盛宠 一宠成婚 金牌嫡女,逃嫁太子妃 盛宠之嫡女医妃 
经典收藏北宋穿越指南 隆万盛世 我给玄德当主公 佣兵天下 秦时小说家 战地军医 抗战之英雄血 都被包围了,皇兄们才记起来我 三国:乱世谋士 地表最强佣兵 三国之醉卧美人膝 特战雇佣兵 北宋大丈夫 红楼:绝世悍将 我带着空间戒指:穿越到1939 三国:徐骁镇守小沛,刘备退避 重生三国魏延,睁眼就被刘备坑死 九鼎问道 水浒之柴进为王 世子无双 
最近更新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大周第一婿 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 三藏还俗 朕乃天命大反派,开局怒斩重生女帝 你们夺嫡,我靠娇妻偷家赢麻了! 大乾风云起苍穹 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 唐代秘史 明朝的名义 锦衣血诏 靖康前夜:帝业重光 大明辽国公 万界大暴君:开局召唤厂公雨化田 说好的神医,怎么又成诗仙了? 我和兄弟一起穿越红楼 三国:我辅佐刘备再兴炎汉 两界:玻璃杯换美女,买一送一 巨宋 我,秦王世子,用盒饭暴出百万兵 
二战那些事儿 钟离烟雨 - 二战那些事儿txt下载 - 二战那些事儿最新章节 - 二战那些事儿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