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桢记

青灯轻剑斩黄泉

首页 >> 玄桢记 >> 玄桢记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抗日之铁血狂兵 重生之桃李满天下 康熙大帝 汉乡 临高启明 醉枕江山 护心 百炼飞升录 我真不是亮剑头号特种兵 樱花之国上的世界末日 
玄桢记 青灯轻剑斩黄泉 - 玄桢记全文阅读 - 玄桢记txt下载 - 玄桢记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608章 擒奸邪,归法网!京邦固,属大吴!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卷首语

《大吴史?谢渊传》载:“德佑中,石迁伏诛,其党石崇、徐靖犹据镇刑司、诏狱署,私毁罪证、包庇余孽,吏员多有攀附,官官相护。太保谢渊察其弊,奏请帝整肃,帝萧桓知内奸未除则京师难安,遂于御书房授渊‘镇国剑’,许‘先斩后奏’,专司缉捕奸党。渊持剑旬月,擒徐靖、诛石崇,罢黜包庇之吏部张文、户部刘焕,修订《奸党律》,朝纲乃肃。”

《玄夜卫档?权柄录》补:“镇国剑为元兴帝萧珏所铸,长三尺七寸,柄刻‘肃奸护邦’四字,凡持剑者,可先斩四品以下奸佞,五品以上需奏报待批。渊获剑后,首诛诏狱署小吏七人(皆徐靖亲信,毁证包庇),再擒石崇于镇刑司旧档库,搜得旧党名单十二人,罪证存诏狱署东库第四十四柜,入《谢渊持剑肃奸案勘卷》。”

奸氛猖!扰庙堂!朋比私,乱纪纲!帝授剑,臣持芒!裁奸佞,斩佞狼!

验痕伪,追残殃!循章行,震八荒!京甸安,如堵墙!怀昔日,剑生光!

内奸藏!比周狂!酿灾殃,乱朝纲!帝颁剑,臣秉刚!肃乱党,扫妖芒!

辨痕细,穷余殃!执律严,震佞肠!京阙宁,无暗伤!忠良在,自安康!

御殿朗!授剑章!先诛令,肃朝堂!石孽藏,通敌券!徐奸罔,庇乱郎!

验墨痕,攀援彰!勘印文,包庇详!擒奸邪,归法网!京邦固,属大吴!

石迁伏诛半月,镇刑司的朱门仍透着阴翳。从二品副提督石崇(石迁侄)坐在叔父旧书房,指尖摩挲着案上残损的密信 —— 那是石迁与瓦剌往来的底稿,边角被火燎过,却仍能看清 “夏末献城” 的字迹。他身后,诏狱署提督徐靖(从二品)躬身道:“石副提督,谢渊已派秦飞查诏狱,前日还提审了咱们的人,若再拖延,恐罪证败露。”

石崇冷笑,将密信塞进袖中:“慌什么?张文(正三品吏部侍郎,石崇姻亲)已在吏部压下考核,刘焕(正二品户部尚书,旧党故交)也拖着边军粮饷,谢渊要查案,得先过六部的关。你去把诏狱里的旧党小吏都换了,罪证烧干净,看他拿什么查!”

徐靖点头,心里却怕得发颤 —— 前日玄夜卫暗探已在诏狱后院搜出半片烧毁的密信,若不是他买通小吏抢回,早已落入秦飞手中。可他不敢违逆石崇,石迁虽死,镇刑司仍有旧吏百余人,若不从,自己怕是要步石迁后尘。

此时,玄夜卫北司指挥使秦飞(从二品)正拿着那半片密信,站在兵部衙署的窗前。谢渊(正一品太保)接过密信,指尖抚过焦黑的边缘:“这墨是镇刑司的松烟墨,字迹与石迁一致,定是石崇、徐靖没烧干净。可张文压着考核,刘焕拖粮饷,咱们要查案,难啊。”

秦飞道:“太保,不如奏请陛下?石崇、徐靖私毁罪证,官官相护,只有陛下能压得住六部。” 谢渊沉默 —— 他掌兵部兼御史台,虽有监察权,却无擅捕从二品官员之权,若贸然动手,恐被旧党反诬 “专权”,唯有请帝授权,方能行事。

早朝的太和殿,暑气未散却透着寒意。户部尚书刘焕率先出列:“陛下,边军粮饷告急,宣府卫、大同卫已缺粮月余,臣请陛下催陈忠侍郎(正三品)速调粮,若再延误,恐兵卒哗变!”

陈忠立刻反驳:“陛下,非臣不调粮!刘尚书以‘粮库核验’为由,压着调粮文书十日不批,臣怎敢擅自运粮?”

吏部侍郎张文接着奏报:“陛下,镇刑司、诏狱署官员考核,需兼顾‘旧职履历’,石副提督、徐提督辅政多年,若贸然考核,恐动摇人心,臣请暂缓三月。”

谢渊出列,声音沉稳:“陛下,刘尚书压粮饷、张侍郎缓考核,皆为包庇石崇、徐靖!玄夜卫已查获石迁通敌密信残片,石崇私藏底稿、徐靖烧毁罪证,若不速查,恐旧党勾结瓦剌残余,危及京师!”

石崇出列,脸色骤变却强辩:“陛下!谢渊诬陷臣!他私握军权,想借查案之名,夺镇刑司、诏狱署之权,臣请陛下治其专权之罪!”

徐靖、刘焕、张文齐声附和:“陛下,谢太保权欲熏心,不可轻信!”

萧桓坐在龙椅上,指尖轻轻敲击扶手 —— 他知谢渊忠诚,却也忌惮其兵权;石崇虽可疑,却掌镇刑司密探,若贸然处置,恐生乱。犹豫间,李东阳(正一品内阁首辅)出列:“陛下,可命玄夜卫呈验密信残片,再查刘尚书、张侍郎与石、徐二人的往来,若有包庇,再治不迟。”

秦飞奉诏,带玄夜卫文勘房主事张启(从三品)上殿。张启捧着密信残片与勘验图,躬身奏报:“陛下,此残片墨为镇刑司松烟墨,与石迁书房墨块一致;边缘火燎痕迹,与诏狱后院灰烬成分吻合,确为徐靖所烧;另有石崇与张文的书信残片,言‘缓考核以护靖’,墨痕、字迹皆为真迹!”

刘焕脸色发白,仍狡辩:“陛下,臣压粮饷是为核验库粮,非包庇!” 张文则跪地:“陛下,臣与石崇为姻亲,却未包庇,只是念及旧情,缓考核而已!”

谢渊道:“陛下,粮饷关乎边军生死,考核关乎吏治清明,怎可因‘核验’‘旧情’延误?石崇、徐靖私毁罪证,刘、张二人包庇,此乃官官相护,若不整肃,奸党难除!”

萧桓看着殿内争论的群臣,忽然想起去年瓦剌围京时,石迁扣粮通敌的惨状 —— 若今日再纵容旧党,京师恐再陷危局。他沉声道:“秦飞,你率玄夜卫查诏狱署、镇刑司,若查获罪证,即刻奏报!谢渊,你协理监察,不得擅动刑罚。”

廷议后,石崇密召徐靖、张文、刘焕至镇刑司暗室。石崇将密信底稿扔在桌上:“谢渊已盯上咱们,徐靖,你把诏狱里的旧党小吏都杀了,罪证烧干净;张文,你在吏部造伪册,把咱们的人调去地方;刘焕,你再压粮饷,逼谢渊分心 —— 只要撑过这月,瓦剌残余就会来犯,到时候京师乱,谁还顾得上查案!”

徐靖颤抖着点头:“石副提督,诏狱小吏有七人是咱们的人,杀了他们,恐引玄夜卫怀疑……” 石崇眼露凶光:“疑什么?就说他们通敌,先斩后奏!张文,你若不造伪册,明日谢渊就会查你的考核档;刘焕,你若不压粮,边军哗变,第一个治罪的就是你!”

三人皆被震慑,各自领命而去。徐靖回到诏狱,看着狱中七个亲信小吏,心里满是挣扎 —— 杀了他们,可保自身;不杀,自己必死。最终,他咬了咬牙,命狱卒将七人拖至后院,以 “通敌” 为名斩之,尸体扔进枯井,罪证付之一炬。

秦飞的暗探张青(从七品)将旧党串供的消息报给谢渊。谢渊站在边地图前,眉头紧锁:“石崇要杀小吏、毁罪证,还想勾结瓦剌,若不阻止,京师危在旦夕!可陛下只许查案,不许擅动,这可如何是好?”

杨武(正三品兵部侍郎)道:“太保,不如再奏陛下,言旧党勾结瓦剌,危及社稷,恳请陛下授您专权,方能速除奸党!”

谢渊摇头:“陛下恐疑我专权…… 除非陛下主动授权,否则不可贸然请旨。” 他转身对秦飞道:“你派暗探盯着枯井,若徐靖抛尸,立刻取证;张启,你再查镇刑司旧档,看石崇有没有私藏其他罪证。”

秦飞、张启躬身应诺,谢渊望着窗外的暮色,心里清楚 —— 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若不能在旧党勾结瓦剌前清除内奸,之前的拒降守国,都将付诸东流。

次日凌晨,张青率暗探潜伏在诏狱后院枯井旁。天刚亮,就见狱卒抬着七具尸体,扔进枯井,又往井里填土。待狱卒离开,张青立刻下井,从尸体身上搜出半块刻有 “镇刑司” 字样的腰牌 —— 这是旧党小吏的标识,尸体脖颈处的刀伤整齐,显然是被灭口。

张青将腰牌与尸身痕迹记录在册,直奔玄夜卫北司,交给秦飞。“秦指挥使,” 张青道,“徐靖杀了七个亲信,抛尸枯井,这腰牌就是证据!”

秦飞拿着腰牌,立刻去兵部:“谢太保,徐靖灭口毁证,证据确凿!若再拖延,石崇他们就要勾结瓦剌了!”

谢渊接过记录册,指尖泛白:“走,咱们去见陛下!这一次,必须请陛下授权!”

御书房里,萧桓看着枯井尸身的记录册,又看了看张启新呈的镇刑司旧档 —— 上面记载着石崇挪用密探经费、包庇通敌小吏的明细,气得手发抖:“石崇、徐靖竟敢杀吏灭口、私毁罪证!刘焕、张文还敢包庇,真是无法无天!”

谢渊躬身:“陛下,内奸不除,京师难安!臣掌兵部、御史台,却无擅捕从二品官员之权,若等六部议决,恐延误时机。臣请陛下授‘专断之权’,凡奸党,臣可先查后奏,若有滥权,臣甘受诛罚!”

萧桓沉默良久 —— 他知谢渊忠诚,却也怕 “专断之权” 滋生祸端。李东阳在旁道:“陛下,可授谢太保‘镇国剑’,剑在则权在,凡四品以下奸佞,可先斩后奏;五品以上需奏报待批,既防滥权,又能速除奸党,两全其美。”

萧桓眼前一亮 ——“镇国剑” 乃先祖元兴帝所铸,历代仅授忠良,既显君恩,又限权柄。他起身道:“传旨,取‘镇国剑’来!”

内侍捧着锦盒走进御书房,打开盒盖,一柄寒光凛冽的长剑映入眼帘 —— 剑柄刻 “肃奸护邦” 四字,剑鞘镶嵌碧玉,正是 “镇国剑”。萧桓拿起剑,递到谢渊面前:“谢太保,朕授你此剑,许你‘先斩后奏’:四品以下奸佞,可当场诛杀;五品以上,需持证据奏报,朕准后方可处置。你持此剑,当肃内奸、护京师,若敢滥权,朕必治你重罪!”

谢渊接过剑,单膝跪地,声音哽咽:“臣谢陛下信任!臣定持剑肃奸,绝不滥权,若有负陛下,愿以剑自裁!”

萧桓扶起他,拍了拍他的肩:“朕信你。京师的安危,就交给你了。”

谢渊握着 “镇国剑”,走出御书房时,晨光正透过宫墙,照在剑身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 —— 这光芒,不仅是剑的锋芒,更是君臣信任的重量。

谢渊率秦飞、玄夜卫卒直奔诏狱署。徐靖正在书房烧毁最后一批罪证,见谢渊持剑闯入,吓得魂飞魄散:“谢太保,你…… 你敢擅闯诏狱?”

谢渊举起 “镇国剑”,剑尖直指徐靖:“徐靖,你杀吏灭口、烧毁罪证、包庇石崇,证据确凿!陛下授我‘先斩后奏’之权,你若认罪,可留全尸;若敢反抗,当场诛杀!”

徐靖还想狡辩,秦飞已递上枯井尸身记录册与腰牌:“徐提督,这七人的尸体还在枯井里,腰牌是镇刑司的,你还想抵赖?”

徐靖的脸色惨白如纸,瘫坐在地上:“我…… 我认罪!是石崇逼我的!他让我杀小吏、毁罪证,还让我勾结瓦剌……”

谢渊冷声道:“押入诏狱,待奏报陛下后处置!” 玄夜卫卒上前,架起徐靖,徐靖哭喊道:“谢太保,饶了我吧!我再也不敢了!”

谢渊看着他的背影,心里没有快意,只有沉重 —— 若不是官官相护,徐靖何至于走到这一步?唯有彻底整肃,才能让吏治清明。

拿下徐靖后,谢渊率人直奔镇刑司。石崇正在召集旧党,商议如何逃往瓦剌,见谢渊持剑而来,立刻拔剑反抗:“谢渊,你敢擅闯镇刑司?我乃从二品副提督,你无权拿我!”

谢渊冷笑:“陛下授我‘镇国剑’,许‘先斩后奏’!你私藏石迁通敌密信、勾结瓦剌、包庇余孽,罪该万死!”

秦飞率玄夜卫卒上前,与石崇的旧党缠斗。石崇挥剑刺向谢渊,谢渊侧身躲过,“镇国剑” 出鞘,寒光一闪,石崇的剑被斩断,剑尖抵在他的咽喉。

“石崇,你还有何话可说?” 谢渊的声音冰冷。石崇看着断剑,又看了看围上来的玄夜卫卒,知道大势已去,嘶声道:“谢渊,你别得意!旧党还有人在,你早晚也会落得和我一样的下场!”

谢渊命人绑了石崇,在镇刑司旧档库搜出完整的通敌密信与旧党名单 —— 上面除了徐靖、张文、刘焕,还有理刑院、工部的五名官员,皆是石迁旧党。

谢渊将密信、名单与徐靖、石崇的供词呈给萧桓。萧桓看着名单,怒不可遏:“张文、刘焕竟敢包庇奸党,还想勾结瓦剌!传旨,将张文、刘焕罢官下狱,理刑院、工部的涉案官员,一并拿办!”

李东阳道:“陛下,张文为吏部侍郎,掌官员考核,其罪当诛;刘焕为户部尚书,压粮饷误边,也当重罚。但需顾及六部稳定,可命李嵩、陈忠暂代吏部、户部事务,再择贤任之。”

萧桓准奏:“就按李阁老说的办!谢太保,你持剑整肃,需速战速决,不可惊扰百官、百姓。”

谢渊躬身:“臣遵旨!”

当日,玄夜卫卒分别拿下张文、刘焕及涉案官员,六部震动,却无人敢言 ——“镇国剑” 的锋芒,让官官相护的旧党再也不敢妄动。

李嵩(正二品吏部尚书)暂代吏部事务,立刻组织官员考核,罢免与旧党有牵连者三十余人,擢升郑恒(从七品御史,曾弹劾石迁)、方明(从二品玄夜卫副指挥使,清正廉洁)等忠良。

“谢太保,” 李嵩奏报,“张文在吏部多年,私植党羽,现已查清其贪腐银两万两,皆藏于其府中地窖。臣已命人追回,充作边军粮饷。”

谢渊点头:“李尚书,考核需严,绝不能让旧党余孽再混入官场。日后吏部选官,需玄夜卫核验其履历,防包庇。”

李嵩道:“太保放心,属下已拟定新制,凡官员任职,需经‘吏部考核 + 玄夜卫核验’双关,确保清正。”

陈忠暂代户部事务,立刻调运粮五万石,送往宣府卫、大同卫。“谢太保,” 陈忠道,“刘焕压着的调粮文书,属下已全部批完,边军粮饷十日之内可到。另外,刘焕私扣的赋税银三万两,也已追回,存入国库。”

谢渊道:“辛苦陈侍郎。日后户部调粮、拨款,需双人签字,每月向陛下奏报收支,防再有人私扣。”

陈忠道:“属下已命户部吏员熟记新规,每笔账目都登记造册,绝不让刘焕的事重演。”

刑部侍郎刘景(正三品)负责审讯徐靖、石崇、张文、刘焕。徐靖为求活命,招出旧党余孽藏于京师南城的据点;石崇则顽固不化,拒不招认,最终被按律判斩;张文、刘焕因贪腐、包庇,被判流放崖州,终身不得回京。

“谢太保,” 刘景奏报,“旧党余孽共五十余人,已被玄夜卫抓获,皆按罪处置:通敌者斩,附和者贬,包庇者流。诏狱署、镇刑司的旧吏,也已全部替换,由玄夜卫暂管。”

谢渊道:“刘侍郎,需将此案卷宗存档,供后世官员警醒 —— 官官相护、通敌误国,必遭严惩!”

京师百姓得知谢渊持剑除奸,罢免张文、刘焕,补送边军粮饷,自发在正阳门内摆宴庆祝。周老汉(德胜门乡勇教头)带着乡勇们捧着米酒,送到兵部衙署:“谢太保,您持剑除奸,为民除害,俺们敬您一杯!”

谢渊接过酒,对着百姓们躬身:“这不是我一人之功,是陛下英明,是百官协同,是百姓支持。只要咱们同心协力,京师定能永远安稳。”

百姓们齐声欢呼:“谢太保忠良!陛下圣明!” 欢呼声飘在京师的上空,驱散了旧党遗留的阴霾。

谢渊奏请萧桓,修订《大吴奸党律》,加重 “官官相护”“私毁罪证”“勾结奸党” 之罪:“凡官员包庇奸党,降三级;私毁罪证,斩;勾结奸党通敌,诛九族。”

马昂(正二品刑部尚书)道:“太保所言极是!旧党之所以猖獗,皆因律法不严,官官相护无重罚。修订此律,可震慑百官,防奸党再起。”

萧桓准奏:“命马尚书牵头,刘景协理,一月内完成修订,颁行全国。”

新律颁行后,百官皆凛遵 —— 再无人敢私相包庇,吏治为之一清。

谢渊联合周显(从一品玄夜卫指挥使),完善监察制度:“玄夜卫设‘奸党侦缉科’(从五品),专司官员勾结、包庇线索核查;御史台设‘吏治督查司’(从五品),与玄夜卫联动,凡遇官官相护,即时奏报。”

秦飞道:“太保,此制可防监察疏漏,玄夜卫与御史台联动,既能避免滥权,又能速查奸党。”

谢渊点头:“日后监察,需‘双轨并行’,玄夜卫查证据,御史台纠弹,确保无死角。”

萧桓命李嵩考核官员,补授六部空缺:任命方明为镇刑司提督(从一品),主掌密探,监察百官;任命陈忠为户部尚书(正二品),主掌粮饷、赋税;任命郑恒为御史台御史中丞(正五品),主掌吏治督查。

“谢太保,” 方明上任前,专程拜访谢渊,“镇刑司旧弊甚多,属下上任后,定肃清旧吏,严明纪律,绝不辜负陛下与太保的信任。”

谢渊道:“方提督,镇刑司掌密探,关系京师安危,需清正廉洁、公正无私。若遇疑难,可随时与玄夜卫、御史台联动,切勿独断。”

方明躬身:“属下省得。”

谢渊持 “镇国剑”,巡阅九门。德胜门的兵卒们见他来,齐声喊:“谢太保!” 周虎(周老汉之孙)捧着新练的弓箭,跑到谢渊面前:“太保,俺们练得可好了!若再有奸党、瓦剌来犯,俺们定能打退他们!”

谢渊笑着摸了摸他的头:“好好练,京师的安危,就靠你们了。”

在安定门,岳谦(从二品都督同知)道:“太保,边军粮饷已到,兵卒士气大振,瓦剌残余再无窥伺之意。”

谢渊点头:“岳都督,需继续加强防务,不可松懈。内奸虽除,外患仍在,咱们需时刻警惕。”

御书房内,萧桓、谢渊、李东阳、李嵩、陈忠商议国事。萧桓道:“内奸已除,吏治清明,边地安稳,接下来该如何巩固成果?”

李东阳道:“陛下,可命礼部将‘肃内奸’之事记入《大吴礼典》,传示后世;命工部修缮九门城楼,加固城防;命兵部扩编边军,防瓦剌再起。”

谢渊道:“陛下,臣请命秦飞加强边地侦缉,防瓦剌残余勾结旧党;请命张毅赶造火器,补充边军。”

萧桓准奏:“就按你们说的办!朕希望大吴能长治久安,再无奸党作乱、外患入侵。”

陈忠调运的五万石粮送到宣府卫、大同卫,边军卒们捧着新粮,激动得热泪盈眶。李默(从三品宣府卫副总兵)道:“谢太保,粮饷一到,兵卒士气大振,每日练兵都格外卖力!俺代表边军卒,谢陛下、谢太保!”

大同卫守将陈安(此前被石迁诬陷,现已复职)也递来捷报:“瓦剌残余见边军粮足、兵强,已退回漠北深处,年内再无袭边之意。”

谢渊将捷报呈给萧桓,萧桓欣慰道:“粮足则兵强,兵强则边安。陈忠任户部尚书,果然胜任!”

张毅(正二品工部尚书)派周瑞(正三品工部侍郎)赶造火器,送火器二百门、滚木两千根、箭两万支到九门。“谢太保,” 周瑞道,“这些火器都验过了,威力比之前的大;滚木用的是硬木,能砸坏瓦剌的骑兵。九门城楼也已修缮完毕,增设了箭楼和火器库。”

谢渊看着新火器,点头道:“有这些器械,再加上军民的士气,京师固若金汤。”

周瑞道:“工部还会继续造,确保九门、边地的器械充足;火器库由工部、兵部、玄夜卫共管,钥匙每月轮换,防奸党破坏。”

周显完善玄夜卫侦缉制度:“边地设‘奸党侦缉哨’(从六品),每边卫一人,专司瓦剌动向与旧党余孽清查;京师设‘吏治巡查哨’(从六品),每坊一人,专司官员勾结线索核查。”

秦飞道:“周指挥使,此制可防奸党再起,玄夜卫已培训完毕,哨长皆为清正得力之人。”

周显点头:“玄夜卫是陛下的耳目,需时刻警惕,不能让旧党死灰复燃。”

谢渊撰写《大吴肃奸录》,详细记载持剑除奸的过程、官官相护的危害、监察制度的完善,奏请萧桓颁行全国。录中写道:“肃奸之道,在明权、在依法、在联动。明权则能速断,依法则无滥杀,联动则无疏漏。内奸除,吏治清,社稷方安。”

萧桓命内阁将《肃奸录》抄送六部九边,令 “百官研习,引以为戒;边将参照,固防肃奸”。

京师百姓在正阳门内立 “肃奸安邦碑”,刻萧桓、谢渊、秦飞、李嵩、陈忠等之名,碑文中写道:“德佑之世,奸党作祟,官官相护,危及京畿。帝授剑明权,臣持柄肃奸,内患除,外寇退,百姓安乐,此乃大吴之幸。”

每到初一、十五,百姓们都会提着祭品来祭拜,香火袅袅中,京师的城楼愈发坚固,民心愈发凝聚 —— 这是对忠良的赞颂,也是对太平的期盼。

边地安稳数月后,瓦剌太师也先遣使入京求和,递上 “永不袭边” 盟约,愿 “年年朝贡良马百匹、羊皮千张,求大吴赐粮五千石”。

萧桓召谢渊、李东阳议:“也先求和,可允吗?”

谢渊道:“陛下,可允。内奸已除,边军强盛,也先真心求和,可许盟约,但需按礼制朝贡,粮可赐,不可多,防其得寸进尺。”

李东阳点头:“太保所言极是。求和能保边地长久安稳,让兵卒、百姓安心生产。”

萧桓准允:“派秦飞去接待使者,让他们看看京师的安稳、边军的强盛,再议盟约。”

秦飞带瓦剌使者到德胜门,见兵卒练得热火朝天,火器精良;到宣府卫,见边军堡寨坚固,粮囤满实;到京师,见街道繁华,百姓安乐。使者私下对秦飞道:“大吴京师安稳,边军强盛,俺们再也不敢袭边了!”

秦飞冷声道:“若再敢来,德胜门的兵卒定让你们有来无回!”

盟约签订时,也先使者对萧桓道:“可汗(指萧桓)英明,谢太保忠良,大吴强盛,瓦剌愿永结盟好,不再南犯。”

谢渊部署九边冬防:“宣府卫、大同卫加派兵卒,每日巡查;粮仓加派玄夜卫哨,防鼠患、火灾;火器局赶制火药,确保火器能用。”

李默在宣府卫筑暖棚,给兵卒取暖;陈安在大同卫教兵卒做 “暖靴”(麦壳填靴),兵卒们再也不用怕冻脚。

萧桓下旨,给边军卒每人赐冬衣一件、炭火二十斤。谢渊亲自送冬衣到宣府卫,兵卒们穿上新棉衣,围着火塘取暖,心里暖暖的:“谢太保,有陛下和您在,俺们冬天再也不冷了!”

(四)帝赐年礼慰忠良

除夕前夕,萧桓赐谢渊、秦飞、李嵩、陈忠等忠良年礼:谢渊获赐黄金百两、“忠勇护国” 墨宝;秦飞升玄夜卫指挥使(从一品);李嵩加 “太子少傅” 衔(从一品);陈忠加 “太子少保” 衔(从一品)。

“谢太保,” 萧桓握着他的手,“今年若不是你持剑肃奸,京师恐已乱。这墨宝,是朕亲手所书,聊表朕的心意。”

谢渊躬身:“陛下,臣只是尽本分。大吴的安稳,是陛下英明、百官协同、百姓支持的结果。”

德佑十六年正月初一,京师迎来新春。九门的兵卒们仍在守城,周老汉带着乡勇们贴春联,写着 “授剑肃奸安社稷,持柄护国定江山”。京郊百姓提着饺子、酒来慰问,与兵卒们一起过年,城楼上的笑声、祝福声,飘在大吴的土地上,温暖了整个寒冬。

岁末,萧桓率内阁、六部总结德佑十五年事,李东阳道:“今年帝授剑谢渊,肃内奸、安京师、固边地、退瓦剌,此乃年度第一大功!”

萧桓点头:“谢太保持剑肃奸,秦飞查案缉佞,李嵩整饬吏治,陈忠整顿粮饷,皆是忠良!朕要下旨,表彰他们,让全国百姓都知道,忠义之人,朝廷定不亏待!”

百官跪拜:“陛下圣明!”

吏部组织百官述职,谢渊因 “肃奸护国、固京师防” 获 “一等功”;秦飞因 “查案缉奸、防敌窥伺” 获 “二等功”;李嵩因 “整饬吏治、选贤任能” 获 “二等功”;陈忠因 “整顿粮饷、补济边军” 获 “二等功”。

李嵩道:“今年的功过评定,以‘肃奸、安边、安民’为要,就是要让百官知道,国之根本在吏治清明,吏治清明在无奸党作祟。”

秦飞将石崇、徐靖案的罪证(通敌密信、旧党名单、供词)封存于诏狱署东库,贴上 “永世警示” 封条。他对张启道:“这些罪证要好好存着,让后世官员知道,官官相护、勾结奸党,必遭严惩!”

张启点头:“秦指挥使放心,下官会派人看守,绝不让人擅动。”

御书房内,萧桓与谢渊望着边地图,萧桓道:“谢太保,明年你有何打算?”

谢渊道:“陛下,明年臣想巡阅九边,加固防务;再奏请修订《监察律》,完善联动机制,防奸党再起。”

萧桓点头:“朕准你所奏。有你在,朕放心。”

君臣相视一笑,窗外的晨光透过窗棂,照在 “镇国剑” 上 —— 这柄剑,不仅是权柄的象征,更是君臣同心、守护大吴的见证。

片尾

谢渊、秦飞、李嵩、陈忠仍忙于边地防务与京师治理,萧桓常召四人入宫议事,从吏治整顿聊到边地盟约,君臣信任愈发深厚。李东阳在《内阁记事》中写道:“德佑之赐剑肃奸,非帝之明、渊之忠、飞之刚、嵩之谨、忠之勤,难成也。君授权则臣能为,臣尽责则国能安,国能安则民能乐 —— 此乃大吴中兴之理,传之后世,当永记之。”

京师百姓在正阳门内立 “赐剑安邦碑”,刻萧桓、谢渊等之名,碑文中写道:“德佑之世,奸党乱政,官官相护,帝授剑忠良,斩佞除邪,京师安,边地宁,百姓乐。此乃君臣同心之果,社稷之福也。” 每到初一、十五,总有百姓提着祭品来祭拜,香火袅袅中,大吴的江山愈发稳固,百姓的生活愈发安乐,向着长久的太平走去。

卷尾

《大吴史?帝纪?德佑帝传》载:“帝(萧桓)在位中,内奸作梗,官官相护,帝授谢渊‘镇国剑’,许‘先斩后奏’,渊持剑旬月,肃奸党数十人,朝纲乃清。帝叹曰:‘非渊之忠,朕难安京师;非剑之权,渊难肃奸佞。君臣相得,乃大吴之幸。’”

《玄夜卫档?忠良录》补:“赐剑肃奸后,帝命将‘石崇徐靖案’与前诸奸案并编为《十二奸警示录》,颁行天下,诫‘官官相护乃乱政之源,奸党不除则国无宁日’;又命兵部将《肃奸录》推行九边,宣府、大同卫皆仿京师之制设监察哨,边地遂入百年安稳之期。德佑末,时人谓‘谢公持剑,奸不生;帝明臣忠,国永宁’。”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拯救男配计划 天官赐福 末世巨贾 赶尸道长 生活系游戏 大明1937 把弟弟养歪了肿么破 六道仙尊 在霍格沃茨读书的日子 都市娇妻之美女后宫 林岚秦小雅 玄鉴仙族 三千世界漫谈 新现代逍遥录 我有超体U盘 不要啊棺人 法宝修复专家 从良医到良相 星际虫族之恋爱合集 霍门 总裁痴情蚀骨 
经典收藏北宋穿越指南 明末钢铁大亨 俄国佣兵 红楼:开局被流放,我要造反 穿越三国之魏主曹昂 终宋 1989红色攻略 红楼群芳谱 隆万盛世 铁血狂潮 抗战双子星 一个人的抗日2 我给玄德当主公 佣兵天下 红楼之我有东西两厂你想怎样 铁血佣兵 秦时小说家 曹操的痞军师 北美大唐 阿兹特克的永生者 
最近更新历史中的酒馆 大宋伏魔司 全球帝国从明末开始 真理铁拳 岂独无故 锁腰!高阳她哭哑了求饶 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 大周第一婿 嫌我功高诬我谋反?我真反了! 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 娘娘们别作妖,奴才要出手了 说好当废皇子,你偷偷当皇帝? 郑锦:我在南明的奋斗生涯 三藏还俗 大明:一次呼吸一两银,殖民全球! 万界大暴君:开局召唤厂公雨化田 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 高门庶子 
玄桢记 青灯轻剑斩黄泉 - 玄桢记txt下载 - 玄桢记最新章节 - 玄桢记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