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桢记

青灯轻剑斩黄泉

首页 >> 玄桢记 >> 玄桢记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成为大清皇帝吧,崇祯! 带着农场混异界 三国之至尊系统 江山美色 汉世祖 抗日之战将无敌 诡三国 亮剑之军工系统 明末逐鹿天下 朕,君临天下! 
玄桢记 青灯轻剑斩黄泉 - 玄桢记全文阅读 - 玄桢记txt下载 - 玄桢记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609章 三更擒得凶渠首,二日功成定九州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卷首语

《大吴史?纪事本末?德佑宫门之变》载:“德佑中,谢渊持剑肃奸月余,旧党余孽未绝。正六品锦衣卫经历张勋(张文之子)、从五品镇刑司旧吏李达(石崇故部),暗与京营左卫千户赵承(正五品)相勾连,潜谋‘夜劫西华门,逼帝南迁’。首日辰至巳时,玄夜卫暗探张青伏于南城民宅屋顶,窥得勋、达密谈,录‘赵承调卒’‘三更举事’之语;暮时,谢渊接侦报,急召岳谦、秦飞议事 —— 命谦率两千京营卒替换西华门值守,革赵承亲信之职;飞领五百玄夜卫,分伏民宅四周及西华门左近,待擒叛党。次日三更,张勋举红灯为号,率五十余孽持刃奔宫门,秦飞令暗探射灭红灯,纵兵围捕,生擒勋、达;岳谦于城门后擒获欲逃之赵承,随斩逆党首恶五人,余党二十七人尽皆就缚,首尾两日,乱遂平。”

《玄夜卫档?平叛录》补:“赵承与张勋往来密信,以京营专用松烟墨书就,封缄盖‘京营左卫印’—— 真印皆刻‘元兴二十五年监造’阴纹,此印光平无迹,确为私刻;信内‘三更以红灯为号,开西华门迎叛党’之语,字迹粗犷,与承平日文书笔迹吻合。秦飞于赵承府中搜得调兵伪勘合,印鉴、墨色与密信伪印一致;又于张勋宅中获‘南迁诏书拟稿’,稿中‘暂迁南京,以避兵锋’之语,笔迹与密信中勋之签押比对,墨痕深浅、运笔转折皆同,确为勋亲笔所书。诸般罪证 —— 密信、伪勘合、南迁拟稿、兵器清单 —— 皆封存于诏狱署东库第四十五楠木柜,编为《德佑两日平叛勘卷》,柜身贴‘永世警示’朱印,令后世官吏核验备查。”

一日侦踪辨逆谋,暮时布防扼咽喉。

三更灯火擒凶党,两日平叛护帝楼。

伪印私调藏利刃,红灯暗约犯宸旒。

忠良持正除妖氛,不让乱尘近紫瓯。

京营千户暗通谋,欲劫宫门逼帝游。

昼获密函明逆迹,夜张罗网伏奸酋。

两日功成安禁阙,京师依旧固金瓯。

三更擒得凶渠首,二日功成定九州。

至今西华门前过,犹说当年谢太保。

辰时刚过,南城民宅的窗纸被夏风掀起一角。正六品锦衣卫经历张勋指尖划过旧党名单,墨色是其父张文流放前留下的松烟墨,“赵承” 二字被圈得发黑。从五品镇刑司旧吏李达躬身递上密信,声音压得极低:“张公子,赵承回话了 —— 三百京营卒已私调,兵器藏在西华门民宅,三更以红灯为号,他开城门接应。”张勋展开密信,赵承的字迹粗犷如刀:“事成后,需奏帝复你父官爵,升我京营指挥佥事(正四品)。若不依,我即报玄夜卫。” 他冷笑一声,将密信塞进袖中:“赵承倒会要挟!你去传信,就说‘复官升爵皆依他’,再让他把调兵勘合伪造好 —— 谢渊的人盯得紧,别出岔子!”李达应诺时,掌心已沁出冷汗。石崇伏诛时的砍头声还在耳边,若事败,自己必遭腰斩。可他是石崇旧部,张文曾提拔他补从五品缺,若不从,张勋定会让他 “暴病而亡”,只能硬着头皮转身,却没察觉屋顶瓦上,玄夜卫暗探张青(从七品)正捏着衣角,将 “赵承”“西华门”“三更” 的字眼记在竹片上。

巳时,张青捧着竹片冲进玄夜卫北司。从二品北司指挥使秦飞指节叩着案面:“‘三更’‘红灯’?赵承掌西华门值守,私调京营卒 —— 这是要劫宫!” 他立刻召来从三品文勘房主事张启:“查京营近三日调兵勘合,尤其是赵承的!”张启抱着勘合册奔入文勘房,日光透过窗棂落在 “京营左卫印” 上。真印边缘该有 “元兴二十五年监造” 的阴纹,可赵承昨日的勘合印却光平如镜;印泥该是内府朱砂(暗红),这印却是普通朱砂(鲜红),墨色虽同京营松烟墨,运笔却露了私刻的滞涩。“秦指挥使!” 张启举着勘合疾步回来,指尖点向印鉴,“这是伪造的!印无阴纹,印泥是私制的 —— 赵承定是私调卒运兵器,想叛乱!”

午时的兵部衙署,正一品太保谢渊刚接过宣府卫的平安奏报,秦飞的脚步声就撞进门来。勘合被铺在案上,谢渊指尖抚过无阴纹的印边,目光沉如潭水:“赵承是张文同乡,孙昂(从一品京营都督)的同乡,官官相护,这事难办。”

从二品都督同知岳谦躬身道:“太保,赵承上月还托孙昂求过京营指挥佥事的缺,孙昂压着没批 —— 他定是拿‘升爵’诱赵承叛的。昨日赵承私调三十卒,孙昂还对兵部说‘修缮防务’,摆明了包庇。”

谢渊抬眼,目光扫过边地图上的西华门:“秦飞,你带暗探去西华门民宅,查兵器藏处;岳谦,你去京营都督府见孙昂,探他口风,就说‘兵部查宫门值守’;张启,你再查赵承与张勋的往来书信,找实证!”

三人领命时,谢渊补充道:“申时前必须回话 —— 若等叛党把兵器运进宫门,就晚了!”

未时,岳谦的马蹄声停在京营都督府前。从一品孙昂坐在花厅品茗,茶盏是宣德窑的青花,却衬得他脸色发灰。“岳都督来查值守?” 孙昂放下茶盏,指尖摩挲着杯沿,“赵承是我同乡,为人本分,私调卒是为补西华门的破损箭楼,兵器都是旧刀,都督多虑了。”

岳谦将勘合副本放在桌上:“孙都督,这印没有‘元兴二十五年监造’的阴纹,印泥也是私制的 —— 玄夜卫已验实,你还要包庇?”

孙昂的茶盏 “咚” 地砸在案上:“岳谦!你是谢渊的人,自然帮他说话!赵承没叛,若谢太保想拿人,需先帝遗诏!”

岳谦起身冷笑:“孙都督,若三更后宫门出事,你我都得去诏狱署领罪!” 说罢拂袖而去,留下孙昂盯着勘合,指节攥得发白 —— 他收了赵承五百两白银,若赵承叛,自己就是同谋。

申时,西华门民宅外的老槐树下,张青对着秦飞比了个 “三” 的手势 —— 三辆马车停在院中,车辙印深得能陷进半只脚。玄夜卫卒翻墙而入时,车夫正往车厢里塞最后一把长刀,刀刃反光刺得人睁不开眼。

“搜!” 秦飞一声令下,卒子们掀开马帘,三百把长刀、五十张弓、两千支箭,还有十把破门斧钺滚落在地,铁腥味混着松木香飘满院子。张青在车厢夹层摸出一封密信,赵承的字迹跃然纸上:“三更红灯起,我开西华门,你带五十人直入御书房,逼帝写南迁书,京营卒已收买。”

秦飞捏着密信,翻身上马:“去兵部!告诉谢太保,叛党兵器齐了,就等三更!”

酉时,兵部衙署的烛火已点亮。谢渊展开宫门图,朱砂笔圈出西华门:“岳谦,你带两千京营卒,酉时三刻前替换西华门值守,只认你的令牌,不认赵承的任何手令;秦飞,你带五百玄夜卫,分伏民宅四周,红灯一亮就射灭,别让叛党靠近宫门;张启,你去诏狱署提徐靖(旧党,已关押),让他指认张勋、李达的笔迹,做实罪证。”

岳谦躬身:“太保放心,西华门值守的京营卒多是我旧部,定能守住!” 秦飞补充道:“属下已让暗探盯着赵承府,他一动,咱们就有信。”

谢渊望着窗外渐沉的暮色,指尖叩着案上的密信:“这是生死局 —— 叛党劫宫,要么擒贼,要么亡国,没有第三条路。”

酉时二刻,西华门的夕阳把城楼染成血色。岳谦的两千京营卒列阵而来,甲胄反光晃得值守卒睁不开眼。正九品卒长(赵承亲信)横刀拦在门前:“岳都督,赵千户有令,没有他的手令,谁也不能换防!”

岳谦拔出佩刀,剑尖抵在卒长咽喉:“我是从二品都督同知,掌京营协同防务,谢太保有令 —— 你敢拦?” 卒长的刀 “当啷” 落地,身后的京营卒们纷纷后退 —— 他们多是被赵承用银子收买,见岳谦来势汹汹,没人敢拼命。

岳谦命卒子们守住城门,低声叮嘱:“三更若见红灯,立刻关门上闩,放箭!” 他抬头望向民宅方向,暮色里已能看见零星的灯火,像叛党藏在暗处的眼睛。

戌时,秦飞的五百玄夜卫伏在民宅周围的民房、柴垛后。张青趴在屋顶,弓弦搭着涂了墨的箭 —— 这箭要射灭红灯,也射向叛党的气焰。秦飞蹲在柴房后,手里攥着赵承的密信,字迹被汗水浸得发皱:“张勋带五十人冲宫门,李达留民宅守兵器,赵承开城门 —— 咱们先拿张勋,再抓李达,最后堵赵承!”

暗探们点头,刀鞘贴在腰间,呼吸压得极轻。远处传来三更的梆子声,民宅的灯突然亮了,一盏红灯被人举在墙头,像颗跳动的血珠。

戌时三刻,谢渊捧着密信、勘合、兵器清单走进御书房。萧桓捏着密信,指节泛白:“赵承受朕厚恩,竟想劫宫逼迁!” 他深吸一口气,却没让慌乱露在脸上,“谢太保,宫门防务就交给你,朕在御书房等消息 —— 李东阳、李嵩已在偏殿,若有急情,内阁可协理。”

谢渊躬身:“陛下放心,臣已布好防,叛党插翅难飞!” 他退到殿门时,听见萧桓对内侍说:“把‘镇国剑’挂在御书房门后 —— 朕是大吴天子,绝不南迁!”

三更梆子声刚过,南城民宅的红灯突然升空。张勋率五十旧党余孽冲出大门,长刀映着月光,嘶吼着奔向西华门:“冲!赵承开城门了!”

可刚跑两步,“嗖” 的一声,张青的墨箭射穿红灯,火星落在地上,溅起半寸高的火苗。“叛党在此!” 秦飞的吼声划破夜空,玄夜卫卒从柴垛、民房后冲出,弓箭齐发,旧党余孽纷纷中箭倒地。

张勋挥刀砍断箭杆,眼里满是疯狂:“别停!西华门近了!” 他带头冲向城门,却见岳谦的京营卒已搭好弓箭,箭尖对着他们的胸口。

“张勋,你逃不掉了!” 岳谦的声音在城楼回荡。张勋看着紧闭的城门,又看了看身后围上来的玄夜卫,突然挥刀向自己的脖颈抹去 —— 秦飞眼疾手快,甩出铁链缠住他的手腕,长刀 “当啷” 落地。

“拿下!” 秦飞喝令,玄夜卫卒扑上前,将张勋按在地上。张勋挣扎着喊:“赵承!你骗我!” 城门后,赵承正躲在柱后发抖 —— 他见红灯灭了,就知道事败,想偷偷溜走,却被岳谦的卒子揪了出来。

“赵千户,你勾结旧党,劫宫逼迁,还想逃?” 岳谦冷笑,卒子们用绳索捆住赵承,他的甲胄被汗水浸得发黑,嘴里不停喊:“我是被胁迫的!饶我一命!”

西华门的厮杀声传到民宅时,李达正指挥京营卒搬兵器。三百卒子里,有两百是被赵承用五两银子收买的,见红灯灭了,纷纷扔下刀:“我们不叛了!”

李达挥刀砍向一个弃刀的卒子,却被玄夜卫卒一箭射穿肩膀,跪倒在地。“李达,石崇伏诛时你没逃,现在想逃?” 秦飞走到他面前,踢掉他的刀,“张勋、赵承都被擒了,你还想顽抗?”

李达趴在地上,眼泪混着血:“我是被张勋逼的!他说不叛就杀我家人……” 玄夜卫卒拿出铁链,锁住他的手腕,民宅里的兵器被一一清点,铁腥味渐渐被晨露冲淡。

次日寅时,诏狱署的烛火亮了一夜。正三品刑部侍郎刘景坐在案后,面前摆着张勋、李达、赵承的供词纸。张勋起初咬着牙不招,刘景递上他写给赵承的密信:“这是你亲笔写的‘三更红灯为号’,还想抵赖?你父张文因包庇旧党流放,你倒好,敢劫宫逼迁!”

张勋看着密信上的字迹,突然哭了:“我只是想让我父回来…… 是赵承说,劫宫能逼帝复官……”

李达则抖着供词:“是张勋拿我家人要挟,我藏兵器、勾连赵承,都是他逼的!”

赵承见两人招了,也瘫在地上:“我想升指挥佥事,才被张勋诱骗…… 我私调卒、伪造勘合,都是错了…… 求陛下饶我!”

刘景将供词整理好,递给赶来的谢渊:“太保,首恶是张勋,李达、赵承是从犯,证据确凿。”

辰时,京营都督府的门被推开。从一品孙昂穿着素色官袍,手里捧着弹劾自己的奏疏,跪在御书房外:“陛下,臣罪该万死!臣收了赵承五百两银子,包庇他私调卒…… 求陛下贬我为民,别杀我!”

萧桓坐在御书房,看着孙昂的奏疏,对李东阳道:“孙昂虽包庇,却未参与叛乱,若杀了他,京营会乱。” 李东阳点头:“陛下,可贬他为庶民,流放辽东,终身不得回京,让岳谦暂代京营都督,既惩包庇,又稳京营。”

萧桓准奏,内侍传旨:“削孙昂都督职,流放辽东;岳谦暂代京营都督,赏银百两。” 孙昂谢恩时,额头磕在地上,渗出血来 —— 他虽保住命,却再也回不了京师。

巳时,秦飞率玄夜卫在南城搜捕张勋的旧党。十二人皆是张文、石崇的旧部,有的藏在柴房,有的混在京营卒里,见玄夜卫来,没一人敢反抗。“谢太保,” 秦飞奏报,“余党已全部抓获,赵承私调的三百京营卒,除了二十个核心叛党,其余都放回原营,严加看管。”

谢渊点头:“京营是京师屏障,你去传我令,日后京营卒考核,需玄夜卫核验履历,防旧党混进去。”

午时,太和殿的朝会格外肃穆。萧桓坐在龙椅上,手里拿着谢渊呈上来的罪证:“张勋、李达、赵承劫宫逼迁,罪大恶极,斩立决,曝首九门一日;旧党余孽十二人,按罪贬谪边地;孙昂包庇叛党,流放辽东;岳谦平叛有功,暂代京营都督;秦飞升玄夜卫副指挥使(从一品);谢太保加‘太傅’衔(正一品)。”

百官跪拜:“陛下圣明!” 谢渊躬身时,看见殿外的阳光落在 “镇国剑” 的剑鞘上 —— 两日的奔波,终于换得宫门安稳。

未时,正阳门内挤满了百姓。周老汉(德胜门乡勇教头)带着乡勇们捧着米酒,送到兵部衙署:“谢太保,两日就平了叛乱,您真是救了京师!赵承这奸贼,想劫宫逼迁,还好您及时布防!”

谢渊接过酒,对着百姓们躬身:“这不是我一人之功 —— 岳都督守宫门,秦指挥使擒叛党,还有玄夜卫的暗探们,是大家一起守住了京师。”

百姓们齐声欢呼,声音飘在西华门的城楼上,与兵卒们的操练声混在一起,成了京师最安稳的声响。

酉时,秦飞带着张启走进诏狱署东库。密信、伪造勘合、兵器清单、供词被一一放进楠木柜,贴上 “永世警示” 的封条。“这些罪证要好好存着,” 秦飞对张启道,“让后世官员知道,劫宫逼迁、官官相护,都是灭族之罪!”

张启点头,在账册上写下 “第四十五柜 —— 两日平叛勘卷”,墨色是玄夜卫专用的松烟墨,清晰如鉴。

戌时,兵部衙署的烛火下,谢渊与岳谦修订《京营值守新规》:“京营调兵,需兵部勘合 + 都督府印双证;宫门值守,京营卒与玄夜卫卒各半,换班需双方将领签字;私调卒、伪造勘合者,斩!”

岳谦道:“太保,新规颁行后,京营再也不会出赵承这样的人。” 谢渊道:“还要让工部修缮西华门,加固城门,增设火器 —— 宫门防务,绝不能再出纰漏。”

亥时,萧桓召谢渊、李东阳、岳谦入宫。“两日平叛,虽快,却也暴露了京营的漏洞,” 萧桓道,“谢太保,你说的‘京营督查司’,尽快设起来,让郑恒(从六品御史)任提督,专司考核。”

谢渊躬身:“陛下,臣明日就拟奏疏。另外,玄夜卫需在宫门设‘侦缉哨’,防旧党余孽潜伏。” 李东阳补充道:“可将‘两日平叛’记入《大吴礼典》,传示后世,让百官知叛乱之祸。”

萧桓点头,窗外的月光落在御书房的案上,案上的 “平叛安邦” 墨宝,是他刚写给谢渊的 —— 两日的信任,比任何赏赐都重。

片尾

谢渊以正一品太保总摄京营全局,厘定值守、操练、侦缉三制;岳谦暂代京营都督,主掌宫门戍卫与卒伍训练;秦飞以玄夜卫副指挥使协理京营侦缉,专司旧党余孽排查。萧桓念三人平叛功着,常召入御书房议事 —— 或对京营布防图商酌戍卒换班之法,或询宫门值守卒衣食冷暖,偶及平叛当日细节,君臣谈笑间,信任愈深,如磐石不可撼。

太傅兼内阁首辅李东阳,于《内阁记事》中详录其事,其文曰:“德佑宫门之变,两日而平,非帝秉宸断而不慌、渊运奇谋而善布、谦守阙而弥坚、飞捕逆而神速,难成也。君心定则臣志凝,臣志凝则宸居固,宸居固则宗社安 —— 此乃大吴中兴之枢要,传之后世,当使君臣百姓永记:乱起于须臾,功成于同心,守国者,唯在‘忠’与‘信’二字耳。”

京师百姓感平叛之德,自发于正阳门内立 “两日平叛碑”—— 碑身取房山青岩,镌云纹缠枝,字填金粉,额题 “靖难安邦” 四字。碑阴刻萧桓、谢渊、岳谦、秦飞等名,碑文曰:“德佑之岁,逆党谋劫宫门,欲逼帝迁。幸帝明臣忠,一日侦逆踪,二日擒叛酋,宸居乃安。此非天佑,实赖君明臣忠、上下同心之故。” 每至初一、十五,百姓或提清酒、奉麦饼,或携香烛、焚纸钱,齐聚碑前祭拜。香火袅袅绕碑柱,与西华门戍卒的甲胄反光相映,似以微薄之诚,守护这两日血战换来的长久太平。

卷尾

《大吴史?列传第三十二?谢渊传》专载平叛事,其文曰:“德佑中,旧党张勋勾京营千户赵承,夜谋劫西华门,逼帝南迁。渊接玄夜卫侦报,两日间布防宫门、设伏擒逆,乱遂平。帝尝对内阁言:‘当日御书房门悬镇国剑,朕虽表面镇定,实怀忧惧,若非渊布防如神、临危不乱,此剑恐难归鞘,御书房亦难安也。’”

《玄夜卫档?忠烈录?平叛卷》补注其事:“平叛后,帝命玄夜卫汇辑逆党密信、伪造勘合、供词等罪证,编为《速平叛警示录》,凡三卷 —— 上卷录逆党踪迹侦缉之法,中卷载罪证勘验细节,下卷明律法定罪之据,颁至天下州县衙署、边卫营寨,令百官将士研习,诫‘叛党之祸,起于微末,需时时侦缉,不可稍懈’。兵部亦推《京营新规》于九边:宣府卫仿设‘营卫督查司’,大同卫行‘双岗互验制’,其余边卫皆遵‘三日点卯、逐月勘合’之规。自此,宣府卫岁无胡骑窥边,大同卫粮储积至盈仓,边地晏然百年,无复叛乱之扰。”

时人感其功,作歌传唱于京畿及边地,其词曰:“两日平叛靖宸居,百年安堵赖良谟。谢公忠勇垂青史,不负君王不负吴。” 后世论及大吴中兴,皆谓 “两日平叛” 为基石 —— 非此一役,难肃京营积弊,难安君臣之心,更难成后续百年边地之稳。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拯救男配计划 生活系游戏 在霍格沃茨读书的日子 三千世界漫谈 法宝修复专家 不负卿莫别离 夫君,来种田  李世民魂穿刘阿斗 近距离爱恋 贵女多娇 极品太子爷 雁鸣长空 异度 护花状元在现代 忠犬神探 超级电力强国 超神学院之万界英灵 洪荒之孔宣传 暖床王爷丑颜妃 
经典收藏北宋穿越指南 穿越三国之魏主曹昂 隆万盛世 我给玄德当主公 秦时小说家 抗战之英雄血 犁汉 抗战之红色警戒 三国之醉卧美人膝 特战雇佣兵 北宋大丈夫 红楼:绝世悍将 纨绔小侯爷 红楼从庶子开始 我带着空间戒指:穿越到1939 大宋:我,软饭硬吃李清照 三国:徐骁镇守小沛,刘备退避 无情江湖路 官路旖旎 世子无双 
最近更新全球帝国从明末开始 岂独无故 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 重生1980,从手搓歼8开始为国铸剑 书圣?诗仙?首辅?没错,都是我 大楚武信君 大明:一次呼吸一两银,殖民全球! 退婚夜,我被公主捡尸了 大明:我是崇祯,亡国倒计时两天 大唐:我李承乾,绝不被废 衣冠谋冢 笔架叉将军 万浪孤舟,沧海一粟 大秦帝师:狱中讲课,始皇跪求我治国 开局流放:从罪囚营杀到天下之主 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 我权倾天下,全靠娘娘努力! 新科状元的搞笑重生路2 玄德公,你的仁义能防弹吗? 穿越古代异界争霸 
玄桢记 青灯轻剑斩黄泉 - 玄桢记txt下载 - 玄桢记最新章节 - 玄桢记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