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桢记

青灯轻剑斩黄泉

首页 >> 玄桢记 >> 玄桢记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花豹突击队 民国之谍影风云 带着农场混异界 我的公公叫康熙 谍影无声 汉世祖 秦时之血衣侯传奇 明末逐鹿天下 灵剑尊 明末1625 
玄桢记 青灯轻剑斩黄泉 - 玄桢记全文阅读 - 玄桢记txt下载 - 玄桢记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613章 血溅城垣填破阙,尸堆壕堑阻胡兵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卷首语

《大吴史?纪事本末?德佑京师之围》载:“德佑中,瓦剌太师也先愤前番通敌未果,统兵五万,分三路寇京师:一路攻德胜门,一路围安定门,一路断京师粮道,困城七日,内外隔绝。时太保谢渊总领防务,京营卒三万守九门,百姓助战者万余;然户部尚书刘焕私扣边军粮饷,吏部侍郎张文暗通旧党,官官相护,致粮尽兵疲,城防数度濒危。渊力挽狂澜,斩佞臣、征私粮、励军民,终待援军至,解京师围。”

《玄夜卫档?抗胡录》补:“也先围城第三日,粮道断绝,内城粮价暴涨,斗米千钱;第五日,安定门城防破损三丈,兵卒以血肉填之。玄夜卫北司指挥使秦飞侦得张文与瓦剌密信‘开正阳门献城’,渊遂擒文,斩其党羽七人。城破前夕,陈忠(户部侍郎)寻得官宦私藏粮万石,方解军饥。罪证存诏狱署东库第四十九柜,入《谢渊抗胡守城案勘卷》。”

三路胡尘卷帝京,七朝围困断粮程。

佞臣私扣军储粟,忠将躬亲守塞城。

血溅城垣填破阙,尸堆壕堑阻胡兵。

内外隔绝终未破,只因谢相沥忠诚。

也先铁马犯京畿,九门烽火昼昏迷。

粮绝民饥炊骨叹,城危兵困肉躯支。

文通敌党藏奸计,焕扣军粮起祸基。

七日死守终逢援,至今犹颂护京碑。

京师外围的荒滩上,玄夜卫暗探李信(从八品)拖着断腿,踉跄着往回跑。左腿的伤口还在流血,浸透了裤腿,每走一步都钻心地疼 —— 他刚从瓦剌军营逃出来,怀里揣着一卷密信,是也先写给京师旧党的。天边的狼烟已经升起,胡骑的马蹄声仿佛还在耳边回响,他咬着牙,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把消息送回玄夜卫,让谢太保早做准备。

终于,李信跌进了玄夜卫北司的大门,秦飞(从二品北司指挥使)见他来,立刻上前扶住:“李信,瓦剌动静如何?” 李信从怀里掏出密信,声音微弱:“也先…… 也先分三路来犯,五万兵…… 一路攻德胜门,一路围安定门,一路断粮道…… 这是他写给…… 写给京师旧党的信……” 话没说完,就昏了过去。

秦飞立刻召来张启(从三品文勘房主事),将密信铺在案上。日光透过窗棂,落在密信上 —— 墨是瓦剌常用的狼毫墨(混了羊脂,遇水不化),字迹粗犷,是也先的手笔;信里写着 “三日後攻城,若有内应开正阳门,许以官爵”,末尾还画了个 “狼头” 标记,是瓦剌王庭的暗号。“秦指挥使,” 张启用银针挑开墨层,“这墨里有瓦剌独有的羊脂成分,信是真的!京师定有旧党与他勾结!”

秦飞攥着密信,转身就走:“去兵部!谢太保还在等边卫的奏报,得让他知道,瓦剌已经快到了!”

兵部衙署的正厅里,谢渊(正一品太保)正对着边地图沉思,案上摆着宣府卫、大同卫的奏报 —— 边军已与瓦剌接战,却因粮饷不足,节节败退。秦飞的脚步声撞进门来,递上密信:“太保,也先分三路来犯,还有旧党内应!”

谢渊看完密信,脸色骤变,立刻召集内阁、六部重臣入宫。太和殿里,萧桓(德佑帝)看着密信,手气得发抖:“也先竟敢犯我京师!谢太保,你说该如何应对?”

谢渊躬身:“陛下,臣请调京营三万卒守九门,玄夜卫侦缉内奸;户部速调边粮十万石,确保军食;工部赶造火器,加固城防!”

可户部尚书刘焕(正二品)却出列反对:“太保,国库粮饷需核验,十万石粮不是小数,至少要三日才能调运 —— 若冒然调粮,出了差错,谁来负责?”

吏部侍郎张文(正三品)立刻附和:“刘尚书所言极是!京营调兵需吏部核验军籍,若调错了人,恐误防务。不如先派使者与也先议和,再做打算?”

谢渊怒视两人:“议和?也先狼子野心,议和只会让他得寸进尺!刘焕,你说粮饷需核验,可边军早已断粮,再拖下去,京师危在旦夕!张文,你说调兵需核验,难道你想等瓦剌攻城了,再慢慢核验?”

李东阳(正一品内阁首辅)见气氛紧张,连忙打圆场:“陛下,谢太保所言是应急之策,刘尚书、张侍郎也是为了严谨。不如这样:京营卒由岳谦都督即刻调派,粮饷由陈忠侍郎(正三品)负责,三日内务必运到,玄夜卫加紧侦缉内奸,双管齐下,方为稳妥。”

萧桓点头:“就按李阁老说的办!谢太保,京师防务就交给你了!” 谢渊躬身领命,走出太和殿时,余光瞥见刘焕与张文交换了个眼神 —— 他心里清楚,这两人定有猫腻,日后需多加提防。

不过一日,瓦剌五万铁骑便如黑云压城,抵至京师外围。也先亲统中路两万骑直扑德胜门,胡骑马蹄踏在冻土上,震得城根下的砖缝都簌簌落土,旌旗上的狼头标记被日光映得狰狞,风卷旗面的哗啦声里,还混着胡兵的呼哨。从二品都督同知岳谦早已率五千京营卒列阵城头,城垛后架着工部赶造的五十门弗朗机炮,炮口黑沉沉对着胡骑;兵卒们握着长刀的手沁出冷汗,甲胄下的脊背却挺得笔直 —— 他们身后就是内城的炊烟,是妻小的哭声,退一步便是家破人亡

“放箭!” 岳谦的吼声刚落,城楼上的箭雨便如蝗群般倾泻而下。瓦剌前队骑兵纷纷中箭落马,有的连人带马滚在地上,被后续骑兵踩成肉泥。可胡骑仍是潮水般往前冲,前排兵卒举着厚实的生牛皮盾,硬顶着箭雨往城墙下逼近,试图架起云梯。也先在阵后看得焦躁,抬手一挥,十架投石机立刻运转起来,磨盘大的巨石呼啸着砸向城头,“轰隆” 一声,东南角的城垛被砸塌半丈,三名京营卒来不及躲闪,被巨石碾成了肉泥,鲜血混着砖屑溅了岳谦一脸。

“快补城防!” 岳谦抹了把脸上的血,嘶吼着下令。早候在城下的百姓们立刻扛着木板、石块往上冲,有白发老者背着半袋石灰,有妇孺抱着捆好的柴草,甚至还有十五六岁的少年攥着短刀,混在人群里往城头爬。德胜门乡勇教头周老汉的儿子周虎,裤腿还沾着泥,见一名胡兵已爬上城头,举刀就往京营卒肩上砍,他毫不犹豫地扑上去,短刀狠狠扎进胡兵的咽喉,可另一名胡兵的弯刀也同时落在他肩上,鲜血瞬间染红了他的粗布短褂。“虎子!” 周老汉冲过来抱住儿子,眼泪砸在周虎渗血的伤口上,“咱爷俩今日就是死,也得把胡骑挡在城外!”

这一战从晨光熹微杀到暮色沉沉,城楼下的胡骑尸体堆了三尺高,京营卒也折损九百余人,重伤者还在城头呻吟。岳谦拄着长刀站在城垛边,左臂被石片划开一道深可见骨的口子,血浸透了甲胄的衬里。他望着远处也先军营亮起的篝火,手指攥得发白 —— 战报已递往兵部,可援军还杳无音讯,这只是第一日,往后的厮杀,只会更惨烈。

瓦剌西路军终于切断了京师往通州的粮道,内城粮价一夜之间暴涨至斗米千钱。早间,谢渊(正一品太保)在兵部接到各城门战报:德胜门昨夜遭胡骑夜袭,折损卒一百二十人,城防又添三道裂痕;安定门被投石机砸中箭楼,两门火炮损毁;东直门发现瓦剌细作三人,已被玄夜卫斩杀。最让他心沉的是粮道战报 —— 通州卫派来的运粮队在八里桥遇伏,三千石粮被劫,押运卒战死两百余人,仅十余人逃回城。

“太保,再无粮饷,兵卒们撑不住了!” 兵部侍郎杨武(正三品)捧着粮库账簿,声音发颤,“库里现存粮不足万石,够全军吃三日,百姓那边…… 已有饿殍街头了。” 谢渊猛地抬头,命陈忠(正三品户部侍郎)即刻去户部粮库查粮 —— 昨日刘焕(正二品户部尚书)还奏报 “粮库存粮十万石”,绝不可能如此窘迫。

陈忠带着两名玄夜卫赶到户部粮库时,大门竟挂着三重锁,正九品小吏王福(刘焕亲信)叉着腰拦在门前:“陈侍郎,刘尚书有令,粮库需逐册核验,今日不办公!”“陛下有旨,查核军粮,延误者斩!” 陈忠一把推开王福,玄夜卫卒上前劈开锁,粮库大门 “吱呀” 打开的瞬间,陈忠只觉心头一凉 —— 空荡荡的粮仓里,只有角落堆着几袋发霉的谷子,哪有十万石粮的影子?

“粮呢?” 陈忠揪着王福的衣领,指节因愤怒而发白。王福吓得腿软,瘫在地上哭喊道:“是…… 是刘尚书!他上月就把粮卖给了南城的官宦,李嵩大人买了五千石,张文大人买了三千石,还有…… 还有二十多位京官都买了,共得银两万两!他说…… 他说瓦剌早晚破城,留着粮也是给胡骑的!”

陈忠攥着王福的供词,快步赶回兵部。谢渊看着供词,气得手发抖 —— 战报里兵卒们饿着肚子守城,有的甚至晕倒在城头,刘焕却在私卖军粮中饱私囊!他立刻点齐三百玄夜卫,直奔户部。此时的刘焕正在书房清点银子,见谢渊带着人闯进来,慌忙将银箱往桌下塞:“谢太保,你这是……”“刘焕!你私扣军粮,通官宦,误国误民!” 谢渊将粮库清单摔在他脸上,“德胜门兵卒今日只喝了稀粥,安定门百姓已在吃树皮,你却在这里数银子!”

刘焕脸色惨白,仍想狡辩:“我是怕粮库被细作烧了,暂存官宦家中……”“暂存?” 谢渊冷笑,命玄夜卫将他押入诏狱,转头对陈忠道:“立刻去查买粮官宦,粮必须如数征回!今日日落前,若见不到粮,休怪我按通敌论处!” 陈忠领命而去,可他心里清楚,官宦们藏粮避祸,哪会轻易交出 —— 这内忧外患,比瓦剌的攻城更棘手。

玄夜卫北司接到急报:京师与宣府卫、大同卫的通讯全断,派往边卫的三批驿卒,无一人返回。秦飞(从二品北司指挥使)在北司衙署铺开地图,指尖划过宣府卫的方向 —— 没有援军,京师就是孤城,撑不了七日。谢渊下了死令:选精锐暗探突围,务必联系上宣府卫副总兵李默(从三品)。

十名玄夜卫暗探换上胡服,趁着黎明前的黑暗,从德胜门密道潜出。可刚到高粱河,就遭遇瓦剌伏兵五十余人 —— 细作早已泄露了突围路线。“杀出去!” 暗探队长张青(从七品)一箭射穿胡兵头领的咽喉,暗探们抽出短刀,与胡兵缠斗起来。箭用完了,就用刀劈;刀断了,就用拳头砸;有的暗探被胡兵按在地上,竟一口咬断对方的颈动脉。

半个时辰后,张青拖着中箭的左臂,骑着唯一幸存的马,往宣府卫方向狂奔。身后,九名暗探的尸体已被胡兵挑在枪尖上 —— 战报他记在心里:十探出,一人生还,伏兵五十,斩杀二十余。他不敢停,左臂的箭伤还在流血,每颠簸一下都钻心地疼,可他知道,这匹马的背上,驮着京师数万军民的希望。

两日后,张青终于跌进宣府卫军营,见到李默时,他只说了句 “京师被围,速援”,便昏了过去。李默立刻点齐五千边军,星夜驰援,可行至居庸关时,又遭瓦剌伏兵拦截 —— 也先早已料到援军会来,在此设了三千骑。边军虽奋勇厮杀,却因连日行军疲惫,伤亡近千,只能退守怀来 —— 这一战报,张青醒来后得知,急得当场呕血:“谢太保还在等…… 等我们的消息啊!”

各城门战报愈发吃紧:德胜门城防又添五处破损,兵卒折损两百余人;安定门胡骑架起云梯三次,均被打退,卒伤亡一百五十人;西直门发现瓦剌细作传递的城防图,已被玄夜卫截获。更让谢渊揪心的是,内城开始流传 “瓦剌三日后破城” 的谣言,部分官宦已在收拾细软,百姓们涌上街头,哭着求官府放粮。

此时,秦飞带着一份更凶险的战报赶来 —— 玄夜卫暗探在张文(正三品吏部侍郎)府中搜出也先密信!信是瓦剌狼毫墨所书,字迹与之前截获的密信一致,上面写着 “初六夜开正阳门,献城后封你为平章政事”,末尾还盖着瓦剌王庭的狼头印。“张文竟敢通敌献城!” 谢渊将密信拍在案上,怒火中烧 —— 战报里外城厮杀惨烈,内城却有高官勾结胡骑,这是要断京师的生路!

玄夜卫卒突袭张文府时,他正与三名旧党成员围着地图密谋,桌上还摆着瓦剌送来的 “献城 reward”—— 白银五百两。见玄夜卫冲进来,张文吓得魂飞魄散,抓起烛台就想烧毁密信,秦飞一把夺过,将密信扔在他面前:“张侍郎,这信是也先写给你的吧?狼头印,瓦剌墨,你还想抵赖?”

张文瘫在地上,涕泗横流:“是刘焕逼我的!他说瓦剌破城后会杀我全家,我才……”“刘焕已被押入诏狱,你以为攀咬他人就能活命?” 谢渊冷声道。次日午时,张文及其党羽七人被斩于西市,首级悬挂在正阳门示众。这一战报传遍内城,官宦们再不敢私藏粮、传谣言,人心稍稍安定 —— 谢渊用斩佞的手段,暂时压下了内患。

也先集中中路、东路军共三万骑,猛攻安定门。辰时,五十架投石机同时发力,“轰隆” 一声巨响,安定门城墙被砸出一道三丈宽的缺口,胡骑如潮水般往里冲。岳谦(从二品都督同知)接到战报时,正在德胜门修补城防,他立刻率两千京营卒驰援,刚到安定门,就见胡兵已冲上城头。

“填城!” 岳谦嘶吼着,拔出佩刀冲上去。京营卒们跟着他,有的举着盾牌挡住胡兵的刀,有的抱着石块往缺口填,有的甚至直接扑上去,用身体挡住胡骑的马蹄。周虎(十五岁,乡勇)肩上的伤还没好,见一名胡兵举刀要砍向岳谦,他猛地冲过去,短刀刺中胡兵的腰腹,可胡兵反手一刀,长刀从他胸膛穿过。“爹…… 守住京师……” 周虎望着赶来的周老汉,嘴角淌着血,缓缓倒在地上。

周老汉抱着儿子的尸体,老泪纵横,他捡起周虎的短刀,嘶吼着冲向胡兵:“我跟你们拼了!” 短刀刺中一名胡兵的咽喉,可另一名胡兵的弯刀也从他背后劈下,老人的身体晃了晃,倒在儿子身边。城墙上的尸体越堆越高,有的兵卒断了胳膊,仍用单手挥刀;有的腹部中箭,捂着伤口继续厮杀。岳谦的右臂被砍伤,鲜血顺着刀柄往下流,他却死死盯着缺口 —— 战报已递往兵部,谢太保正调兵支援,只要守住这半个时辰,就能撑到援军。

暮色降临时,安定门的缺口终于被堵住,可京营卒也折损近千,百姓参战者伤亡三百余人。岳谦靠在城垛上,望着城下的尸山血海,心里只有一个念头:绝不能让周虎父子白死,绝不能让京师破城。

谢渊在兵部接到的战报几乎全是坏消息:各城门兵卒饿晕者已达两百余人,德胜门昨夜又折损卒八十人,瓦剌已开始在城外架设攻城塔。就在他焦头烂额时,陈忠终于送来好消息 —— 征粮得粮万石!

原来,陈忠昨日找到吏部尚书李嵩(正二品)时,李嵩正闭门不出,府中囤着五千石粮。“李大人,” 陈忠站在李府门前,声音沙哑,“安定门昨日战死卒千余,周老汉父子殉城,兵卒们饿着肚子守城,您藏着粮,是要看着京师破城吗?” 李嵩望着陈忠递来的战报,上面 “卒饿晕五十人”“百姓易子而食” 的字眼刺得他眼疼 —— 他终是叹了口气,命人开仓献粮。有李嵩带头,其他官宦不敢再抗,一日之内,共征粮万石。

粮车刚到德胜门,兵卒们就围了上来。陈忠亲自给兵卒们分粮,粗粝的麦饼递到兵卒手中时,有的卒子竟哭了 —— 他们已两日没正经吃饭,有的只喝了点稀粥。“吃饱了,把胡骑赶出去!” 一名卒子咬着麦饼,抹了把眼泪,重新握紧了长刀。战报传到谢渊手中时,他终于松了口气 —— 粮有了,士气回来了,接下来,就是突围找援军。

秦飞(从二品北司指挥使)带着五百精锐玄夜卫与京营卒,从德胜门密道突围。这是谢渊的死命令:务必联系上李默的援军,今日清晨内外夹击。刚出密道,就与瓦剌伏兵三百人遭遇,“杀!” 秦飞左臂中箭,却仍挥刀砍向胡兵,精锐们跟着他,弩箭精准射向胡兵咽喉,京营卒的长刀劈开胡兵的盾牌,血溅在冻土上,瞬间凝成冰。

半个时辰后,秦飞终于突破防线,见到了李默的边军 —— 五千边军已在常营布阵,李默正等着他的信号。“李总兵,谢太保令:辰时三刻,内外夹击!” 秦飞喘着气,箭伤的疼痛让他几乎站不稳。李默立刻下令:“吹号,进军!”

辰时三刻,边军的号角声终于传到京师。谢渊站在德胜门城楼,望着远处边军如潮水般冲向瓦剌大营,立刻下令:“九门全开,冲!” 京营卒与百姓们呐喊着冲出城门,与边军形成夹击之势。瓦剌腹背受敌,顿时乱作一团,也先见大势已去,下令撤军。胡骑们纷纷上马,往北方逃去,京营卒在后追赶,斩杀胡兵三千余人,缴获马匹两千余匹,兵器无数。

谢渊接到最终战报:七日围城,京师共折损卒七千三百余人,百姓伤亡两万余人,瓦剌伤亡一万五千余人,粮道已通,援军陆续入城。他站在德胜门城楼上,望着满地的尸体与废墟,百姓们的欢呼声就在耳边,可他心里没有半分快意 —— 若不是刘焕私粮、张文通敌,伤亡绝不会如此惨重。他转身对赶来的萧桓(德佑帝)道:“陛下,京师虽安,边患未除,需重整防务,严惩奸佞,方能保长久太平。” 萧桓望着城楼下的忠骨,眼眶泛红:“谢太保,都依你。”

片尾

瓦剌围城得解后,萧桓下旨:斩刘焕、张文等通敌奸佞,抄没其家产,充作军粮;追赠岳谦为 “镇国将军”,周虎、周老汉等战死百姓为 “忠民”,家属由户部按月发放抚恤金,入祀 “忠勇祠”;陈忠因查粮征粮有功,升户部尚书(正二品);秦飞因突围传信有功,升玄夜卫指挥使(从一品);谢渊总领抗胡之功,加 “太师” 衔(正一品),赏黄金百两、绸缎百匹。

谢渊则奏请萧桓,改革户部粮饷制度:设 “粮饷督查司”(从四品),隶御史台,专司粮饷调度核验,防私扣;加强边卫通讯,设 “烽燧联动制”,确保军情及时传递;工部赶造火器,加固九门城防,防瓦剌再犯。萧桓准允,命李嵩、张毅(正二品工部尚书)牵头落实。

京师百姓为纪念抗胡守城之功,自发于德胜门内立 “护京碑”,碑取青石,高两丈,额题 “忠勇安邦”,碑阳刻谢渊、岳谦、秦飞等忠良名氏,碑阴刻守城百姓名录,旁刻 “七日夜死守,万余人捐躯,京师乃安” 十二字。每至初一、十五,百姓皆来碑前祭拜,香火袅袅中,总能听见老人对孩童说:“当年瓦剌围城,谢太保带着咱们死守,才保住了京师 —— 要记住,无论敌人多强,只要咱们同心协力,就没有打不赢的仗。”

卷尾

《大吴史?列传第三十二?谢渊传》载:“德佑京师之围,渊死守七日,斩佞臣、征私粮、励军民,终待援军至,解京畿危。帝赞曰:‘渊之忠勇,胜似长城;京师之安,全赖此臣。’”

《玄夜卫档?抗胡录》补:“围城案后,帝命将‘刘焕张文通敌案’与‘瓦剌攻城战报’编为《京师守御录》,颁行天下,诫‘边患之烈,在防外寇,更在防内奸;官官相护,乃亡国之根’。兵部推‘边卫联防制’于九边,宣府卫、大同卫皆增兵筑城,瓦剌自此数十年不敢南犯。德佑末,时人谓‘七日夜守城,百年无胡尘’。”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拯救男配计划 生活系游戏 三千世界漫谈 法宝修复专家 快穿玩转逆袭 不负卿莫别离 地下城的一千万种活法 夫君,来种田 肆虐韩娱 贵女多娇 极品太子爷 空间之农家真命皇后 雁鸣长空 护花状元在现代 超级电力强国 超神学院之万界英灵 容少的下堂妻 叱咤风云 洪荒之孔宣传 暖床王爷丑颜妃 
经典收藏北宋穿越指南 穿越三国之魏主曹昂 我给玄德当主公 秦时小说家 战地军医 抗战之英雄血 都被包围了,皇兄们才记起来我 犁汉 地表最强佣兵 左明天下 承包大明 王牌佣兵 北朝帝业 红楼从庶子开始 明末:边军不退 明天下 玛雅之小兵传奇 九鼎问道 大明:我这就一步登天了? 大唐第一状元 
最近更新历史中的酒馆 大宋伏魔司 全球帝国从明末开始 真理铁拳 岂独无故 郑锦:我在南明的奋斗生涯 重生1980,从手搓歼8开始为国铸剑 从侯府废柴到一字并肩王 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 退婚夜,我被公主捡尸了 铜镜约 大唐:我李承乾,绝不被废 史上最强县令 北宋第一狠人 万浪孤舟,沧海一粟 别演了娘娘,本奴才听得见你心声! 祖龙假死,我带领大秦走向日不落! 我权倾天下,全靠娘娘努力! 让你当伴读书童,你替女少爷考上状元? 玄德公,你的仁义能防弹吗? 
玄桢记 青灯轻剑斩黄泉 - 玄桢记txt下载 - 玄桢记最新章节 - 玄桢记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