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当镇令

龙葵宝宝

首页 >> 我在古代当镇令 >> 我在古代当镇令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抗日之铁血狂兵 康熙大帝 重生之桃李满天下 汉乡 临高启明 醉枕江山 护心 我的公公叫康熙 谍影无声 千山记 
我在古代当镇令 龙葵宝宝 - 我在古代当镇令全文阅读 - 我在古代当镇令txt下载 - 我在古代当镇令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55章 开平乐坊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暮春的开平镇,洛水两岸的柳絮已经飘尽,陈峰众人从乌龙岭回到了开平镇,陈峰勒住马缰,在镇中心的十字街口停下,这里是开平最繁华的所在,东头是鱼市,西头是布庄,南来北往的商贩都要在此歇脚,吆喝声能从辰时传到亥时。

“就这儿了。”陈峰指着街角那处闲置的宅院,院墙虽有些斑驳,门楣上却还留着“聚贤楼”的残字。“以前是家酒楼,后来掌柜的迁去青崖城,空了快半年。”身边的管家连忙回话,手里的账簿翻得哗哗响,“占地三亩,有前后两进,后院还有口井,盖起来省事。”

秦霜让人推开院门,青砖铺就的天井里长了些杂草,正房的窗棂积着灰,却能看出木料是上好的楠木。“前院改大厅,后院隔成小间。”陈峰踩着门槛往里走,脚步带起的尘土在光柱里翻滚,“你看这梁架够高,能装楼上雅座,楼下摆散桌,正好。”

他想起在现代的的KtV,忽然觉得这古代的酒楼格局竟有些相似。“得让客人能自己唱,也能听别人唱。”陈峰对秦霜笑,“就叫‘乐坊’吧,既雅致,又让人知道是听曲儿的地方。”秦霜摸着窗棂上的雕花:“还得请些乐师,备些乐器,总不能让客人空着嗓子唱。”

消息传到街上时,商贩们都围过来看热闹。卖胭脂的张婆踮着脚往里瞅:“郡王这是要开戏楼?”王老五扛着渔网刚从码头回来,闻言接话:“我看不像,戏楼得有戏台,这院里空荡荡的。”陈峰听见了,笑着扬声:“比戏楼自在,谁都能上去唱两句,唱得好还有赏!”

这话让人群炸开了锅。有擅长唱山歌的渔姑,有会吹笛的货郎,都盼着乐坊早日开张。陈峰让人先把院墙推倒一半,改成雕花的木栅栏,能让街上的人看见院里的动静:“就得让他们看着,越热闹越好。”

动工的头件事是拆墙。前院和正房之间的隔墙被拆得干干净净,露出粗壮的梁柱。陈峰让人在梁柱上包了层竹编,再糊上掺了麻筋的黄泥,既能隔音,又显得古朴。“大厅得宽敞,”他用脚步丈量,“摆八张方桌,中间留块空地当‘歌台’,谁想唱就上去。”

后院被隔成六个小间,每间都有丈许见方。工匠们在隔间的墙上嵌了层中空的竹管,管里塞着晒干的芦花——这是陈峰想的隔音法子,能让隔间互不打扰。“小间得雅致些,”秦霜让人在墙上挂些字画,都是镇上书生们的手笔,“摆张圆桌,几把软椅,再放张小几搁乐器。”

最费心思的是“传声”。陈峰让人在歌台上方装了个木质的穹顶,像倒扣的斗笠,弧度经过反复测算,能让声音顺着穹顶扩散到大厅每个角落。“这样不用扯着嗓子喊,坐在角落也能听清。”他站在歌台中央试了试,说话的声音果然比平时清亮,连墙角的工匠都抬头看他。

小间里则在梁上悬了面薄铜镜,镜面抛光得能照见人影。“对着镜子唱,能看见自己的模样,”陈峰笑着解释,“就像对着水里的影子,倒有几分趣味。”乐师老李摸着铜镜,啧啧称奇:“郡王这法子稀奇,怕是京城的戏楼都没有。”

门窗也改得特别。大厅的门换成两扇推拉的格栅门,雕着洛水的波纹,推开时“吱呀”轻响,不扰人听曲。小间的窗则糊着半透明的云母纸,既能透进光,又看不见里面的人,透着股朦胧的意趣。“客人在里面唱,外面只能听见隐约的声,想知道唱得如何,就得进去坐坐。”陈峰对管家说,眼里藏着生意经。

地面铺的是从青崖城运来的青石板,被石匠打磨得光滑,却特意留了些细小的纹路。“这样洒了酒也不滑,”陈峰用脚蹭了蹭,“还能吸些声音,不至于太吵。”墙角摆着几个大瓷缸,里面装满干燥的锯末,也是为了吸收杂音,让乐声更清透。

完工那日,陈峰带着秦霜细看。大厅的穹顶在油灯下泛着暖光,歌台的木地板擦得发亮,小间的云母纸透着月光,像蒙了层薄雾。乐师老李带着徒弟来试音,一把琵琶弹得珠落玉盘,在大厅里回荡时,竟有了些空谷回响的意境。“成了!”老李放下琵琶,“这地方,唱啥都好听!”

乐坊的灵魂在乐器。陈峰让人搜罗了各式家伙:三弦、琵琶、笛子、箫,甚至还有渔姑们常用的竹板。他特别让人做了些“简谱”,用数字标着音高,贴在乐器旁:“不认谱的也能照着弹,简单些才好。”

乐师们是从各地选的好手。有会弹琵琶的李婶,她的琵琶是用旧船板改的,音色浑厚;有吹笛的小马,能把洛水的渔歌吹得跟真的一样;还有个瞎眼的张老汉,弹得一手好三弦,年轻时走南闯北,会唱的曲儿能从开春数到冬雪。

“得有新曲子。”陈峰对乐师们说,“光唱老调子不够,得编些新歌,唱咱们开平的事——运河开了多少里,春捕收了多少鱼,火枪营练得多神气。”张老汉摸着三弦的弦轴:“俺试试,把这些事编进小调里,保准听着亲切。”

头支新编的曲子叫《洛水谣》,讲的是陈峰带人挖运河的事。李婶的琵琶起头,小马的笛子跟上,张老汉唱得字正腔圆:“春分挖河泥,夏至水满渠,船载千石粮,百姓笑嘻嘻……”刚在大厅试唱,就引得工匠们跟着哼,连秦霜都记熟了调子。

除了乐器,还得有“酒食”。陈峰让镇上的酒楼派人驻场,备些清淡的小菜:卤豆干、炸河虾、腌萝卜,都是下酒的好菜。酒是新酿的米酒,装在粗陶碗里,温得微烫,喝起来不烈,正适合听曲儿的时候慢慢抿。“不能太贵,”陈峰定了规矩,“平民百姓也能进来坐坐,一碟豆干一碗酒,听一下午曲儿。”

开张前一日,秦霜让人在木栅栏外挂了块黑漆牌匾,上书“开平乐坊”四个金字,是她亲手写的,笔力娟秀却透着劲。又在门口摆了两盆刚开的石榴花,红艳艳的,把灰扑扑的街角都点亮了。路过的人都停下看,问什么时候开张,管事的笑着回:“明日辰时,开门迎客!”

试营业那天,天刚亮就有人候在门口。头一个进来的是王老五,他特意换了身新衣裳,手里还攥着两文钱,一进门就嚷嚷:“给俺来碟炸河虾,再来碗米酒!”陈峰笑着让他坐,还多送了碟卤豆干。

辰时刚过,乐坊就坐满了人。大厅里,李婶的琵琶弹起《洛水谣》,张老汉刚唱两句,就有渔姑跟着合。唱到“春捕收鱼三百担”时,几个渔民拍着桌子叫好,把碗里的米酒都晃洒了。

小间里也热闹。西田村的教书先生带着几个学生,点了支《诗经》里的古曲,小马用笛子伴奏,先生摇头晃脑地唱,学生们听得入神。隔壁间,女护卫队的林燕和苏媚正学着弹三弦,弦没调准,弹得“吱吱呀呀”,却笑得前仰后合。

最出奇的是个卖菜的老汉,平时只会吆喝,竟上台唱了段砍柴歌。他的嗓子沙哑,却透着股山野的劲,唱到“砍得柴来换米粮,养得娃子高过墙”时,满厅的人都鼓掌,陈峰让人送了他一坛米酒,老汉乐得胡子都翘起来了。

乐师们渐渐摸出了门道。客人点得多的曲子,就反复弹;有人想自己唱,就赶紧伴奏;甚至有货郎想唱自己编的《叫卖调》,老李也乐呵呵地给他伴奏。秦霜坐在角落的雅座里,看着眼前的景象,对陈峰说:“比我想的还热闹,倒真像个百姓能放松的地方。”

午后,来了群穿绫罗的商人,想包个小间。管事的领着他们去了最里面的隔间,刚坐下,就听见隔壁传来爽朗的笑——是林燕她们在学唱山歌,声音透过芦花墙传过来,带着股鲜活的劲。商人们愣了愣,竟没嫌吵,反而说:“这才有意思,比听那些死板的戏文强。”

傍晚收工时,账房先生核了账,竟赚了五十多文,还不算送出去的豆干和米酒。陈峰看着账本,忽然发现来的客人三教九流都有:有穿补丁衣裳的渔民,有长衫马褂的商人,甚至还有背着书包的学生,大家坐在一起,听着同一支曲子,喝着同一种酒,倒没了平时的隔阂。

关门前,王老五喝得微醺,红着脸说:“郡王,俺也想唱一段!”陈峰让他上台,他清了清嗓子,唱了段渔民的号子,虽不成调,却透着股乘风破浪的勇,满厅的人都跟着他的调子拍手,连乐师们都停下乐器,笑着听。

送走最后一个客人,陈峰站在空荡荡的大厅里,月光透过格栅门照进来,在地板上投下细碎的影。乐师们收拾着乐器,管事的在清点碗碟,空气里还飘着米酒和炸河虾的香。他忽然觉得,总感觉差点什么...

秦霜走过来,递给她一块刚从灶上取的热糕:“累了吧?尝尝。”陈峰咬了一口,糯米的甜混着枣泥的香,嗯?好吃,好吃...”

夫人我总感觉差点意思。

秦霜看着陈峰说道:差点意思?那...

“没有美女啊,有美女才能促进消费呢...”

我们在等等,如果生意不好的话再说,此时秦霜吃了一口热糕说道。

乐坊开张半月,生意虽红火,陈峰却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傍晚坐在雅座里,看大厅里客人喝酒听曲,渔姑唱的山歌虽质朴,货郎吹的笛子虽悠扬,却少了几分能让人眼前一亮的艳色。

“你看那秦楼楚馆,为何总能聚起人气?”陈峰跟秦霜闲聊,指尖敲着桌面,“除了曲子,总有些标致姑娘撑场面。咱们的乐坊要想更热闹,也得添些会唱会跳的女先生。”

秦霜正给琵琶换弦,闻言抬眼:“你是想请些乐伎?”她放下弦轴,“可良家女子哪肯抛头露面,风尘女子又怕污了乐坊的名声。”陈峰早有主意:“从贫苦人家选,教她们唱曲跳舞,管吃管住,给月钱,绝不逼迫做别的,愿意来的自然会来。”

消息传出去三日,还真有不少人来打听。有父母双亡的孤女,有被夫家休弃的妇人,都想寻条活路。陈峰让秦霜亲自挑选,不要容貌最出挑的,要眼神清亮、身段灵动的。

头个选上的是苏婉儿,才十六岁,爹娘在春汛里被冲走了,她跪在乐坊门口,手里攥着半块干粮:“俺会唱采茶歌,学东西快,求郡王给口饭吃。”秦霜让她唱两句,嗓音脆得像山涧的泉水,当即就留下了。

接着又选了五个姑娘,最大的二十,最小的十四。陈峰让人在后院收拾出两间厢房,铺了新稻草,给每人做了身月白的襦裙。请了镇上最会唱曲的李嬷嬷来教,从吐字发音到身段步法,每日卯时练到未时,姑娘们学得认真,额头上的汗从不停歇。

李嬷嬷教的是些雅俗共赏的曲子,有讲牛郎织女的《鹊桥仙》,有唱洛水风光的《浣溪沙》,都配着简单的舞步。苏婉儿学得最快,身段也软,一个“卧鱼”的姿势,能引得窗外偷看的学徒们红了脸。

几天后,姑娘们第一次登台。苏婉儿领唱《鹊桥仙》,五个姑娘伴舞,月白的裙摆在烛火下翻飞,像一群落进凡间的白鹤。大厅里的客人都看呆了,连喝酒的动作都停了,直到曲子唱完,才爆发出雷鸣般的喝彩。

陈峰坐在雅座里,看着台下拍红了巴掌的客人,知道这步走对了。秦霜递过茶盏:“现在倒是像模像样了,只是……”她瞥了眼那些直勾勾盯着台上的男人,“得立个规矩,不许客人骚扰姑娘们。”

第二日,乐坊就立了块木牌:“女先生只唱曲伴舞,客人不得强求陪酒,违者逐出乐坊,永不准入。”陈峰还让林燕带四个女护卫在乐坊值守,谁要是敢动手动脚,立刻拿下。

有了姑娘们撑场,乐坊的生意越发红火。不仅平民百姓常来,连青崖城的商人都特意赶来看。苏婉儿她们渐渐有了名气,有人特意点她们的曲子,陈峰按规矩给姑娘们发赏钱,苏婉儿把钱攒起来,说要给爹娘修座衣冠冢。

傍晚打烊时,陈峰看着姑娘们在后院卸妆,互相嬉笑着比谁今天得了最多喝彩,忽然觉得乐坊这下才算真的活了。秦霜走过来,手里拿着件新做的披帛:“给婉儿的,她今日唱得最好。”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官场之财色诱人 天官赐福 林岚秦小雅 都市娇妻之美女后宫 肆虐韩娱 吸金萌宝:天才儿子俏妈咪 拯救男配计划 武神主宰 大明1937 新现代逍遥录 竹马他有自闭症 艳海风波 捡个飞碟送外卖 赶尸道长 流浪的英雄 大唐一品 异界流氓天尊 步步杀机之浴火凰后 斗破之从拯救云韵开始 触墓惊心 
经典收藏北宋穿越指南 明末钢铁大亨 俄国佣兵 红楼:开局被流放,我要造反 穿越三国之魏主曹昂 终宋 1989红色攻略 红楼群芳谱 隆万盛世 铁血狂潮 抗战双子星 一个人的抗日2 我给玄德当主公 佣兵天下 红楼之我有东西两厂你想怎样 铁血佣兵 秦时小说家 曹操的痞军师 北美大唐 阿兹特克的永生者 
最近更新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 大周第一婿 嫌我功高诬我谋反?我真反了! 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 娘娘们别作妖,奴才要出手了 说好当废皇子,你偷偷当皇帝? 郑锦:我在南明的奋斗生涯 冰临谷 重生1980,从手搓歼8开始为国铸剑 让你做赘婿,你在朝堂一手遮天? 书圣?诗仙?首辅?没错,都是我 大唐躺平王 三藏还俗 朕乃天命大反派,开局怒斩重生女帝 从侯府废柴到一字并肩王 你们夺嫡,我靠娇妻偷家赢麻了! 大楚武信君 铜镜约 别演了娘娘,本奴才听得见你心声! 三国:我辅佐刘备再兴炎汉 
我在古代当镇令 龙葵宝宝 - 我在古代当镇令txt下载 - 我在古代当镇令最新章节 - 我在古代当镇令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